新课标课解读

2023-12-03 22:17:29

课程改革主要回答“怎样培养人?”为国育才、为党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如何做出来?需要课程思维。三层路径:教育目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课程标准:有核心素养(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教学目标: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

课程总纲:体现国家意志。落实中央新精神,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迎接时代新挑战。

核心素养:从书到人。关键能力:能做事;必备品格:愿意并习惯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寻求或坚持把事情做正确。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三个方面就是真实情景下的真实解决。(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

1、素养:在什么情境下,能用哪一类知识,能做什么事?

2、知识:内容知识、程序性知识、认识论知识

3、反思:教下去的知识,留下来的是素养(素养是学生反思领悟出来的)

4、素养目标需要“三维续写”:通过……理解……。写目标是为了评价,不能评价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

突破之二:学业质量

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不是一堂课的知识点的量

学的是狗的各个部位,考试是考完整的狗

核心素养相当于人品。人品好就等于人好。如何来测量?比如拿喝酒来测评,酒品如人品——就是血液质量。内容是——酒量。

突破三:内容结构化

    不是学科知识,活动经验,而是学生的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结构化。路径:横向结构化与纵向结构化。

   策略:1.横向结构化,组织者是真实活动,如跨学科主题学习、科学课程中的“水火箭”的制作

             2.纵向结构化-自下而上,组织者是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如小学数学,

            3.纵向结构化-自上而下。组织者是已学过的学科本概念与原理,如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范例:地理学科

          突破四:学科实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方式变革了,育人了没有?

           学科实践:是指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

          学科核心素养=用学科方法学习学科知识

          新课程评价:学业质量表现 

        真实情境的真实学习:目标、活动情境

        单元组织骨架:三类;大问题、大任务、大概念

       再什么情况下,解决什么问题

       表现型评价,解决高分低能。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