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

2023-11-29 20:11:10

       有幸在马老师的指领下,参加了一系列的体育新课程培训:10月20-22日在徐州举办的《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实践展示与案例研讨》活动。聆听了季浏教授、汪晓赞教授、尹志华教授、周柯教授等专家门的专题讲座,观摩了来自盐城刘影、徐州铜山教研员石冰冰、陈卫东等老师执教的体操、排球和篮球课。11月1-3日,参加了华师大世界体育教育联盟大会;会上汪老师KDL团队向来自世界各国的体育专家教授们展示了KDL实践课。KDL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Know(知道)、Do(行动)、Love(喜欢),在KDL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就是知之(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什么、怎么做)、行之(身体活动实践)、乐之(体验身体活动带来的快乐)的意思。它主要融合了新课标中很多元素:运动负荷、练习密度、强度、体能练习、以及结构化的技能教学11月8-9日,参加了苏州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再次参与体验了由华师大汪老师团队带来的三节KDL球类实践课,同时聆听了周兵教授关于《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及发展方向的思考》等专题讲座。还去现场观摩了最近刚刚结束的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实践课,在观摩过程中与诸多现场的评委专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获益匪浅。

       观摩学习了这么高规格、高层次的课程培训活动,获得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一场头脑风暴。在对新课标以及新时期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有很多新理论和话语体系还需要深入思考和学习,如现在有专家提出的大概念、大单元、大任务、大问题、大情境、大评价六个“大”。其实在其他学科早就提出来,如何在有效应用、落实到我们体育课程还有待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共同研究。这或许随着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话语体系将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结合以上的培训和学习,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标准》,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主要包括理解新课标的内容构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要求、课程模式、学业质量评价等。新课标不仅对各个水平段、学年、学期及大单元目标与要求的设计提供了参与和依据。新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就是学什么?《学业要求》就是学到什么程度,《教学提示》就是怎么教和怎么学?还有对各个水平阶段的项目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在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该如何上等。如果没看过新课标、不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那么你接受的信息同样也是碎片化,难以形成逻辑性的正确认知。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主要围绕“大单元下专项技能结构化教学”这个话题。正如季教授所说的:课改刚始,能够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学校目前还是风毛菱角,但大单元却是真正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唯一途径。因此,如何有效推进大单元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所以一提起大单元教学,立刻会引起很多质疑。原因有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这些问题不是几个专家能够解决的。例如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新时期下体育中考如何改革,如何体现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你中考评价标准不改,很难改变一线教师的上课方式。当然专家认为你只要认真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课,体育中考无论考什么都能取得理想成绩。但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要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这是国家意志。因此,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结构化设计,以及结构化的课时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对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结构化课时教学设计?我们从《苏州市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中所提的课堂评价要求中提供结构化教学的框架。如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学练过程、展示与比赛、运动负荷等都提出了量化的标准。你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如果能关注了以上内容要求,你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规范,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这里要关注的几点:

       1.学习内容不能是单个技术,必须是个组合练习,哪怕你在上排球垫球时,加个步伐,也是组合练习,随着学生技能掌握的多样化,可以两项或三项技能组合。

       2.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是为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术来解决真实的问题服务的。情境创设有简单—复杂,要体现所学技术的运用。可以是比赛或展示。也可以采用围绕一个主题或者场地环境布置等。

      3.学习目标中围绕三个维度: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我们不要只注重运动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两个维度。如何体现?就是在创设的情境中体现,因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体现学上的情绪控制、遵守规则、尊重裁判、甚至面对不公平、面对成功和失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品质是可以迁移到生活中去,影响人的一生的。也是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4.在课时设计中,平均心率区间不要太大,不要写140—160次/分,区间不要超过5.

     课后反思包含三个方面:一:课的优点、二:可得不足 三、如何改进。

      关于以上三点:在KDL篮球实践课上对此问题有了很好的参考:在技能上并没由只教一个技术,而是多项技术的组合:比如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练习运球后持球传球、投篮和突破的组合动作练习,在行进间运球中找朋友,需要用到变向、急停等运球技能,在传球配合练习中,通过跑动中传接球——一个人防守——2打2攻防练习,最后进行小组比赛:有自由人——正常对抗练习——体能练习——放松练习。这堂课抓住了结构化教学的核心:组合技术——情境创设。组合技术不仅依据学情和技术特点做到合理组合,还要再情境中觉得很有意思,有兴趣,学生爱玩,能乐此不疲。KDL课程在我们苏州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进行了展示,我们参会的老师做学员,一堂课下来大家满头大汗,课的强度非常大,内容丰富,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上的开心,上的有趣,绝大原来体育课还可以这么上。

         三、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对我们一线的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40-45分钟时时间内不仅要教会学生结构化的知识与技术、发展体能、关注运动负荷,还要创设合理的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学生三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目标。对于一堂优质课而言,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铺垫,结构化的技术由浅入深、情境的创设由简单到复杂,同时达到规定的运动负荷,需要教师深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精准的把控能力,更需要扎实的专项技能。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下的体育课一些思考,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足,请大家批评指正!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