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体育中考”双背景下如何教?

2022-05-29 14:02:28

       昨日苏州乡村带头人线上培训,聆听了金导关于《2022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解读,三个小时的讲座,信息量巨大。金导重点强调技术教学有具有运动项目特征,不能只教单个技术,还有设置多层次复杂运动情境中去运用,可以是比赛,组合练习或者游戏,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对于技术教学,金导提出了要从掌握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去教学,而只是单教其中某个技术,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尤其对于中考,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参与这项运动,应付中考中的某项技术考核是非常轻松的。我们为何只针对中考中的某项技术教学而不引领学生去掌握这项运动的技术呢?金导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的体育教学都这样去做了,那么体育中考就不存在弊端了。这样的观点显然是理想化的。只要有考试,就存在应试化的教学。不止是体育,其他文化课何尝不是?为何存在应试化教学?因为应试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是非常高效的,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学的教学设计和要求比较低,易于常态化操作。比如篮球8字运球,平时强化训练,在较短的时间能学生能够掌握这项技术,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的教学简单,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便于操作。如果要从学生掌握篮球这项运动的角度出发,教师不仅要教运动、传、投三大类技术,组织学生学会参与比赛,这个过程相当漫长,教师付出的艰辛会很多,很少有教师能够坚持这样上下来,何况,最后学生8字运球成绩并不一定理想。最后目标是中考成绩,成绩是检验教学有效性最直接的依据。金导的观点是正确的,问题在于中考的评价方式出了问题。教学评价决定教学方式。怎么评,就怎么教,评什么,就教什么。每个教师心里都有杆秤,孰轻孰重?不言自明。如此看来,新的课程标准颁布后,一线教师如何有效的去实施,还要看那根悬在老师头上的中考指挥棒如何改革?这是推动教师践行新课标的助推剂!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磨课后记 后一篇:关于PISA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