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之美,是别的朝代无法企及的。因为,这是一个诗的朝代,是诗歌流光溢彩的时代。对于诗,首先打动我的必定是其中的意蕴,那种朦朦胧胧、欲语还休、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那种感觉,就是在品读诗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哀乐与诗中的点滴联系在一起,同喜同忧。
如果要以一首诗作引子,我选择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写得多美!我喜欢这样的李白,相比系结于权贵,描写那些与仕宦有关的心境的诗句的,我更喜欢酒醉得醺然,欲捞月而几成失足的李白。我想象着一袭白衣的他,以清瘦的姿态在风中站立,飘然若仙;他举着一盏青瓷做成的酒壶,向着空中的皎然明月半似发愁又半若微笑,然后又低头凝视着地上的虚渺的影子,他的口中似乎在吟诵些什么,仿佛在邀明月与影对酌。酒过三巡,他的两颊开始红润,眼睛里亦闪烁着奇异又迷离的光彩,他足之蹈之,歌之舞之;在他看来,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影子似乎也在一同摇荡。就算有一时“醉后各分散”的伤感,潇洒如李白还是不忘仰天大笑,不羁地说,“不如忘我,与你们永远一起遨游在星汉之中!”飘逸豪放,洒脱不羁的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抑或不管那个诗人是不是李白,只要他的诗中显现了这种情怀,我都喜爱,也只有古人说得出这种超脱的话啊!什么“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什么“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种少年意气,这种旷达清逸,也更只有唐朝才有啊!
同时,我亦爱中国泼墨山水的写意。我独认为这写意这泼墨的手法并不只是运用在画中,有时候那些唯美的诗(不一定全是唐诗),句句也都是幅好画!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这些光是想象就美得惊心了!但如果谈到动魄,我以为,那些写意在心里勾勒在脑海里却无从挥毫于宣纸的,才是真美——
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是不经意看见的,初次相见便喜欢得紧!幽篁、古琴、深林、明月……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如此清幽,令人如此向往!又如李白的“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再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缘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隐士的清高闲趣是如此之妙,叫人好生羡慕!有时候真的很向往古代的生活,一处山水,一段笛声,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送友人的时候还能“忽闻岸上踏歌声”,真是太浪漫了!
泱泱天空下,晃晃时光中,我由衷地爱着这些唐诗及神似唐诗的诗词歌赋!这潇洒、不羁、清逸、超脱、美妙绝伦、却总觉得不知怎么形容才最好的诗的意蕴!光是口中低低地诵着“春日迟迟”“青山吐月”“溶溶月色”这样的词,就仿似醉了,像整个人都酥软在上等的女儿红里似的,我整个人都醉在了“蘸月光为墨”的唐诗及神似唐诗的,诗的风韵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