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看法:关于蒙牛再次被查出特仑苏添加OMP物质

标签:
牛奶蒙牛特仑苏阑夕杂谈 |
分类: 狐说看法 |
一、2008年11月,有报道称“高端牛奶引领乳品市场回温”,认为“消费者对放心牛奶恢复信心”。现在看来,这些靠坑蒙拐骗构筑起来的信心又被真相给秒杀掉了。承认吧,牛奶业就是在“逗你玩”。
二、我现在无比支持脑白金,淀粉+糖水,再怎么吃也不会出事,盈利能力和蒙牛也是一个级别的,牛根生你还是多学学老史吧,别人盗亦有道,骗了消费者的钱,却不会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多讲人道主义。
三、中国人民历来太过宽宏大量,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就差去美国国会求爷爷告奶奶申请援助了,美国选民还在向奥巴马施加压力要求不管这几个民族产业的死活,相比之下,三鹿并入了三元,赔偿寥寥无几,而蒙牛、伊利只上电视台哭了一回,然后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中国牛奶供销就已达到了80%的水平以上,现在还是“每天八两奶,健康中国人”,消费者对凶手的宽容度实在让人咋舌。
四、特仑苏这款牛奶一度曾是我相当敬畏的产品,因为同为牛奶,它的价格是普通牛奶的数倍,而且它的广告词也无比的牛逼:“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我现在明白了,只有加了致癌物质的牛奶才叫特仑苏,蒙牛的诚实具备着幽默感。
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监督者的放任自流要可恶得多,他们依靠出售“免检”牌来获取钱财,在牛奶已经被消化得成为尿液再次被奶牛吸收时跳出来宣称检测结果,面容端正的提醒消费者注意鉴别奶制品却从来无视自己在监管方面的失职,我依然认为,伪善者更加可怕。
六、不喝牛奶不会死人,让那些道貌岸然的董事长哭尽最后一滴眼泪吧,如果不死过一回重新洗牌,他们永远都会是一副白烂德性。
----------------------------------------------------------------------------------------------
中国经济网2月11日报道《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获悉,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2月2日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公函,要求该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
官方首次对“OMP”表态
质检总局在这份公函中提出监管意见:“鉴于目前我国未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定,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请你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添加上述物质,并通知蒙牛公司,如该企业认为OMP和IGF-1是安全的,请该企业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卫生部提供相关材料,申请卫生部门做出是否允许使用OMP及IGF-1的决定。”
此次是官方首次对蒙牛的“OMP”进行表态。据了解,之前就有对蒙牛特仑苏牛奶含有OMP及IGF-1发出的质疑见诸报端。今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关于核查蒙牛特仑苏牛奶有关情况的报告》。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就其发函提出上述监管意见。
蒙牛:尚需向技术部门核实
内蒙古质检局监督处陈处长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证实,蒙牛集团已经向卫生部提交了相关材料,等待卫生部的批准。“有害无害现在还不知道,但企业自己做了实验证明‘特仑苏’中添加的OMP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一切都要听卫生部的。”陈处长说。
此外,陈处长告诉记者,按照总局的要求,蒙牛在2月2日以后产的“特仑苏”已经不含有OMP物质。
记者昨晚两次电话联系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她均称正在外面开会,尚不清楚此事,需要向技术部门核实。
记者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调查时发现,生产日期为2月3日的特仑苏OMP牛奶在列架销售;同时,生产日期在2月2日以前特仑苏也在销售。
背景资料
OMP与IGF-1
据蒙牛产品说明书,OMP(OsteoblastMilk Protein)是一种来自牛乳的乳蛋白,有助于构成或修复人体组织。IGF-1(Insulin-likeGrowthFactors),中文译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产生生理作用过程中必须的一种活性蛋白多肽物质。
著名学者方舟子曾在博客写到:根据蒙牛公布的OMP的生化数据,与IGF-1完全吻合。蒙牛在2006年提交的一项专利也表明他们在“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的牛奶制品中添加IGF-1。
方舟子写到,一般牛奶也含IGF-1,超高温消毒不能使其完全失活,不过含量很低,浓度约为4ng/ml。但据蒙牛专利,100克特仑苏奶中添加的IGF-1含量高达5.65~16.8mg,为一般牛奶的数万倍。果真如此,就很值得消费者担忧了: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