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术论文财经中国宋体《人民日报》货币发行量房价房产房产税房地 |
分类: 房地产专栏作品 |
为何《人民日报》要重申“非打压”问题
近期财经新闻最突出莫过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1月24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表示:中国政府抑制通胀不会以牺牲经济增长和打压股市为代价,抑制通胀对股市来说是长期利好,市场没有必要对政府抑制通胀的举措反应过度。
看完后,一般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为何《人民日报》没有缘由却如此郑重其事说这个问题呢?而且要在海外版上登载?这个评论有点让觉得不简单。
原来,在人民银行官方网站中《货币供应量》(网址:http://www.pbc.gov.cn/publish/html/2010s07.htm)公布:至2010年9月,货币和准货币(M2)是69.6万亿人民币!!而流通货币是41.85万亿人民币!!
可能一般国内老百姓不会看,也看不透。而国际上却不是,都非常非常关注货币发行量问题(所以《人民日报》只是在海外版登载这个评论)。
我在这里以简单方式解释下(简单解释,不用专业论述,“砖家”就无谓拍砖啦):2009年中国的GDP是33.5万亿人民币,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简单讲就是整个国家总产值(包括外资在国内产值),包括了“总产”的成本和利润。而现在我们的货币和准货币(M2)是69.6万亿人民币!比GDP多了36.1亿!一倍有多!流通货币(41.85万亿
这大家就看明白了:国内为什么会通货膨胀,为什么物价(包括房价)节节高升。美国2009年的GDP是14.8万亿美圆,其实,国际上货币发行量是“打折”的。
因此,当这个巨量的人民币被投放市场,就成为洪水猛兽。
由于近来央行管理层多次发表讲话,表明要“压通胀”。
国际上按照惯例,认为其“潜台词”是将“洪水”引导到“水池”中,再将其“蒸发”。而国际上目前认为“水池”是楼市、股市、收藏品市场。其中高盛就发函客户建议全面退出国内市场的投资。
看完以上,再回看《人民日报》海外版社论,就看清楚其来龙去脉了。其用意其实是“辟谣”----中国不会将超量发行的货币“引导”去“池”里再进行“蒸发”。
但是,由于经历了2007-2008的中国股市,社会上精明的投资人,大都将其“热钱”倾向于房地产市场和收藏品市场。无疑,将令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度加大。
但是,我认为,只要认清《中国楼市的两高两低》,以货币化实实在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租房问题,房价其实就算随行就市波动,也不会造成社会问题,希望中国房地产市场决策层本着“十二五”精神,落实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