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黄峻中美自建房房价别墅房产税物业税中国住房问题房地产调控 |
分类: 房地产专栏作品 |
黄峻: 中美房价、税负PK:我们早就“脱轨”了
http://s6/middle/5d08b5a3h94f08e44ffb5&690
美国三藩市市区
本文纲要:
(1)在2009、2010本人两度专程到美国看楼市,发表了《美国楼市行》1、2、3,浅析美国楼市目前现状。对比下推出《中国房地产的两高两低》。
(2)最近,"与国际接轨"的声音不绝于耳。其实,中国国内的很多大宗消费品、生活必需品早就远高于美国!而中国国内税负更是世界前列。
(3)税负与社会福利犹如《合同》义务与权利。中美PK的话,国内更多“霸皇条款”。
以下为正文:
误区一:美国人买房一般是别墅,国内一般是公寓。我在《什么是别墅》中有详细讲解别墅定义。美国楼市对住房部分的分类是:
http://s12/middle/5d08b5a3h94f09f4a61cb&690
(图片中部为大量自建房,左角为中高端公寓)
B)appartment,其实有点类似condo,但其实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物间隔开来,自行分成多个单元(unit)。简单说就是一个建筑物的一部分,所以,一般appartment是租的,不可以独立买卖。而condominium是可以买、租。
C)townhouse,这是在美国常见的,也是被国内误解最多的(国内误解为别墅)。Townhouse另一个学名叫“the
D)patio
E)villa,直译为“别墅”,词源至法语,英语另一种表达方式为“Detachded
别墅(Villa)与Townhouse、patio
总结而言,不要以为美国人都住在“别墅”,都在享受上等物业管理,而国内老百姓多数在贫民区一样的“公寓”。由于居住环境、生活习惯、法律法规不同,中美的居住形态不同而已,大部分美国家庭还是以“自建房”为主,相当多连物业管理都没有,极小数才住得起别墅的。
其实真正区别是美国的公共设施、公共环境非常好,居民交的房地产税负、物业税都专款专用,所以就算中、低端房屋,没有物业管理,但是四周都像国内别墅区一样便利、优美。而国内老百姓交的房地产税负(包括地价)、公共设施配套费等,大都“打了水瓢”,居住环境远远不如美国而已。(详见《什么是物业税》)
误区二:美国房子面积算的是居住面积,中国房子面积计算是建筑面积。这个误区很大,主要因为对美国楼市情况不了解,以偏概全。看完上述,你就会明白,由于美国“自建房”为居住主要形式出现,与国内自建房其实一样,自建房哪里来公共面积呀?所以自建房部分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是建筑面积就是居住面积!而因为国内目前主要居住形式是公寓,就存在公共面积,公共面积部分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要缴交相关税负、建筑成本,所以,在美国的公寓一样产生成本。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度,每个州法律不同,有些是与国内一样,公寓是算公摊的(要不谁来付这个钱呀),有些必须将公摊成本打入居住面积计算。说白了,其实大家都一样,羊毛出在羊身上,要不,公共面积(例如通道)谁来建设呀?
而美国的房屋中的车户等“土户”,有很多是自己加建的(没有正式手续),没有业权,所以买卖是不算面积。
误区三:美国没有毛坯房。这个简直顺口雌黄!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是一个在稳定政治环境存在了几百年的成熟市场,人口增长率也不高,所以美国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二手房,新建反而很少!而中国房地产市场才在1998年正式市场化,才短短12年!而人口增长远超美国,更重要是中国目前才进行“城市化进程”,美国在上世纪已经完成了!
所以,中国目前是以大量新建商品房(公寓)为主,美国是以二手房(主要是自建房)交易为主。因此,美国大量二手房连装修转让就很平常了!而我在美国参观的新建公寓(高端海景洋房),200万美元的房子,就粉刷了四周,布了电线,装了门窗,都是没有传言的厨房用品、盥洗室浴缸、马桶、脸盆、淋浴、储藏柜到位。当然,发展商是可以帮我配备的,不过是要加钱!
总而言之,其实中美在这方面区别在于二手房为主的市场与新建房为主,不要以为美国人都是慈善家,买房就额外送你全屋家电、装修。其实,美国人买卖房屋的价格,家电、装修是考虑因素,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在美国的车价、油价真的让人汗颜!同一部车,国内往往比美国贵几倍!!!(很多高端车价格是中国的四分之一)油价也比国内低20-30%(而汽油的品质比国内高起码10个标号)。什么世道呀?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远远不如美国,而衣食住行中的大宗消费品--车价、生活必需品---油价,居然大大抛离美国!与国际接轨?我看中国早就脱轨了!与美国简直不是“一个轨道”上!
而美国每开征一个新税种,都对应一样问题,大部分是对应新福利(或增加福利程度)。所以,我想问:新征房产税,是不是应该与国际接轨,买不起房的人租房不要钱、少交钱呀?(详见《什么是物业税》、《中国房价为何长期牛市》、《中国住房问题症结在于税负过高》
●纵论:调控应该是目前市场问题的症结!而不是只调控症状。目前中国楼市问题的症状:房价与收入不匹配等等,这些东西其实不要再无谓研究。调控的目的不是高房价!而是高房价背后的原因(症结)----高税负低福利、管理不到位。调控分析应该深入探讨,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以“堵”为手段,而应以“疏导”(详见《大建廉租房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