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师C证面试资料(说课形式)7-11

(2013-11-19 11:06:54)

6、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某一种学习能力?

 《让我们的眼睛亮起来》

一、本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设计: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说,小学中年级是学生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而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观察力就是人观察事物的能力,它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生活中所必须的能力。曾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而且人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是:由观察开始,然后是记忆和思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通常由于听课注意力涣散,观察不准确,产生了模糊的记忆,对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因而常常作出错误的分析判断,这又进一步影响着今后的观察效果,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让我们意识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要有效的进行观察,锻炼观察能力,掌握良好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观察能力。
2.
让学生进行细致性、概括性和顺序性的观察训练,从而掌握一定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3.
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以主动的探索态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点:
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以主动的探索态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和难点:让学生学习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
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暖身游戏,导出课题。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为孩子们表演了特异功能——让他们把一样东西放在其中一只杯子里,随便放哪一只,我虽然没看见但都能猜出来。几次尝试后,在学生佩服和迷惑时,揭开迷雾。我在班级里安排了一位小小间谍,(其实在课前我会在班级中单独挑选一位学生用帮我拿上课的物品去办公室"的借口随我离开教室,安排他做我的小间谍,用手势告诉我,同学们将东西放在哪个杯子里。)看谁的眼睛亮,能把他找出来(大部分学生会忽略我课前的小细节,但也会有学生观察到了这个细节,并指出这位小间谍)。抓住这个契机,表扬善于观察的学生,并引出了本次辅导的主题——《让我们的眼睛亮起来》。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也引出了本次辅导的主题。
第二环节我安排的是:体验活动,自测能力。当我问孩子们你觉得自己的眼睛够亮吗?相信会有自信和迟疑不同的回答。那么游戏——请你跟我一起做便可以测测他们的观察能力。我用食指按在放有墨汁的调色盘上,然后按在手心,紧握拳,数一、二、三和孩子们一起打开手掌。而这时,大部分的学生的掌心是留有墨汁的,请和我一样掌心没有墨汁的孩子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实际上当我按到手心时已经将食指换成了中指。这样一个简单易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中感知观察的重要性,同时也初步了解了自己的观察能力。
为第三环节:闯关游戏,掌握方法垫下了基础。
观察能力还不行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就要带大家走进观察力训练营,闯关成功,营主就会送给大家提高观察力的秘诀。先闯第一关,在这一关,为孩子们准备了简单有趣的图片,请他们找出其中残缺的部分,并把他们补充完整,每找对一处,便可加上10分。紧接着出现了许多张类似的脸,但只有一张是独一无二的,找出可以加上40分,同时也闯关成功了,营主送出秘诀:观察需要细心。成功闯过第一关,乘胜追击,闯闯第二关。先考考大家数学学得如何,在做题时预计会出现两种情况,有的马上开始计算6389等于……再减去15……但有的会先把题目看完全,按四年级的数学能力,很快就算出了答案:“0”。比较两种情况说说感受。答对可得50分。考完数学,再来考考语文水平。这里出现了两幅图,观察后用一个成语表达图意。孩子们预计会用乐于助人、助人为乐以及尊老爱幼来形容。肯定这些答案的同时,给出分数,前面词语可得30分,后一词语可得50分,说说为什么。学生在观察、比较后可得出前图是尊老,后图是爱幼合在一起是尊老爱幼。从而很自然得出了第二关的秘诀:观察需要全面。紧跟的第三关。首先是在数字表中快速找出“863” 。在寻找数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是东找一个,西找一个,这样就减慢了寻找的速度。而有的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横着找,或竖着找,不仅能加快寻找的速度,而且还能提高准确率。通过这个简单的训练,学生们很容易就明白了观察需要有一定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四幅打乱顺序的图,请他们通过观察重新排列顺序,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训练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知道观察动态的事物时还要注意它们的先后顺序。这时孩子们可以自己总结出秘诀:观察需要顺序。回顾三关的秘诀,便要运用这三个秘诀闯最后一关。区别12幅手、足的左右。找对一幅便可加上10分。走出训练营,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最后环节:总结反馈、诗歌导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计划书,既是对闯关游戏的反馈,更是对自己今后的观察提出了要求。而最后送给孩子们的诗歌《我们爱观察》,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将诗歌做成书签,送给孩子们,时刻提醒他们观察的重要和观察的方法。

五、课后反思
孩子喜欢玩,喜欢游戏,喜欢表现。心理辅导课不同于一般的课,关键要深入心灵。而学业促进类的班级心理辅导是以探究学习方法、改进学习策略、改善学业不良为辅导目标,最终将辅导课上所掌握的技能迁移到学科学习中,学以致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已经习惯了居高临下、滔滔不绝地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说教化教育。这种空洞的教育往往是花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达到辅导的目的,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这样的班级心理辅导是缺乏实效性的。而游戏恰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专注于辅导主题的展开。在本次辅导课中, 以闯关游戏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四个过关游戏,每一个游戏都精心预设了真正让学生起来的活动目标。闯关游戏是学生都喜欢的游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变被动的接受辅导为自觉自愿,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闯关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也将辅导的内容内化为心理感悟和实践运用。这个过程是自发的,以兴趣为导向的,以自我不断成长为驱动的,所以它更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不是受外力的推动来维持。在班级心理辅导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闯关游戏十分喜欢和好奇,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动机,同时在游戏中创设了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情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掩饰、伪装自己,这样也大大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在预设目标任务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活动的全部过程,使活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真实的内心体验。

 

七、如何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志?

《阳光总在风雨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阳光总在风雨后》,属于动机理论范畴
  【
主题选定】: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为了使孩子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能够经受挫折,勇于开拓创新的强者,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现在做起,让孩子走出温室,经受磨练。
  【
目标解读】:
  1.认知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感受挫折,正确认识挫折。
  2.能力目标:掌握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一些方法。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从而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健康心理。
  【
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榜样引导法、角色扮演法
  【
教学环节】: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
播放歌曲,感受挫折
  2设置情境,体会挫折
  3、自我确认,勇对挫折
  【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感受挫折
  我首先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用音乐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再让学生自由谈对挫折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受到阻碍和干扰,因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损害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设置情境,体会挫折
  在此环节中,我模仿中央台的心理访谈节目,设置一个情景,邀请了三位有代表性的同学,做现场嘉宾,请他们谈他们是怎样看待挫折的。而班级中的其他同学是现场的互动观众。
  此环节要通过事先的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一)榜样启迪,激发勇气
  1、第一位嘉宾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偶像刘伟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我适时地播放视频。观看之后多让学生交流体会,再去感悟名人经受巨大的挫折,靠自己的意志取得成功,让学生知道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再齐读抗挫名言: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让学生在感动中,升腾起要勇于面对挫折的激情;在内心中,涌现一种对抗挫折的决心。
  (二)情感分享,正视挫折
 有些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凭借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挫折,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有没有这样战胜困难的勇者呢?再请第二位嘉宾讲述发生在自己妈妈身上的真实的事,通过学生语言的描述,由此及彼想自己周围的一些勇于面对挫折的人和事。由遥远的名人事例,过渡到自己身边,体会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挫折其实无处不在,就看你如何对待。
  (三)吐露心声,交流方法
  请现场的观众谈一谈: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人际交往中,每个人肯定也遇到过一些挫折,当你遇到挫折时是怎么对待的呢?
  接着让同学们静下心来回忆一下在成长的道路上,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或失败是什么?当时你的心情怎样?该环节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在成长道路上谁都会留下过挫折和失败的印记。通过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进入到当时的角色中,让孩子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出现失败或挫折时,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的。从而使学生在感悟中掌握一些应对挫折的方法。
  学生对挫折有了正确的认识,积累和交流经验方法就成了以后面对挫折困境时的一剂良药。这时,请第三位小嘉宾,现身说法,向大家求助,她目前正遇到的挫折,该如何摆脱?对于真实的案例,同学们作为第三者去看,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从案例中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而在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式去疏通挫折带来的危害。
  三、自我确认,勇对挫折
  赠送心形卡片,请同学们在心形卡片上写上激励的话,读给正在遭遇挫折的朋友或是自己听,进行自我的确认,鼓励正在遭遇挫折朋友一定要正视、战胜挫折。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小结,播放音乐《从头再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品味收获。

 

 

 

八、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志

理论分析: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一种心理过程,人的意志是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断地追求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其意志水平。

意志是人的重要的心理素质,它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一、活动主题:让我们更坚强——培养意志力

二、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到意志力是成材的重要心理条件,从而激发培养意志力的动机。⑵ 让学生了解自己意志力的情况,实施意志力的培养。

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小品

活动过程:

讲述故事  引入课题:   1910年,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郊县的金坛,他父亲开小杂货店,家境贫寒。他初中毕业后,由于缴不起学费,失学了,只好在自家小杂货店里做父亲的帮手。在他的柜台上,常常一边放着帐册、算盘,一边却放着数学书籍。他差不多每天坚持十个小时钻研数学,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那时金坛流行伤寒症,华罗庚不幸染病,险些丧生,病愈后,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左大腿骨弯曲变形,从此成为跛足的残疾人。他身残志坚,在贫病交加中钻研数学,写了一篇又一篇论文……

从华罗庚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意志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所讲的主题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意志力。

自我诊断  意志力测试:

同学们一定很想了解自己的意志力水平吧?让我们一起做一份“自我诊断书”,它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意志力。

①教师宣读指导语,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

指导语:下面是16道意志力测试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然后在5种答案中选择与你最符合的一个,将代号填入括号内。

②待学生做好后,教师公布计分办法及评判标准:凡序号为奇数的题(如135…),abcde得分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凡序号为偶数的题,五种回答abcde分别为12345分。分数填在每题口内,然后计算总分。评判标准如下:    65-80  意志很坚强    49-64  意志较坚强    33-48  意志—般

17-32  意志较薄弱    6-16  意志很薄弱

③通过测试,同学们了解了各自的意志力水平。不少同学测试出来的意志力得分较高,他们在以后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你的得分不高,说明你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与培养。相信,通过后面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一些提高和增强意志力的方法。

七嘴八舌  讨论交流:

①学生按心理科学小组“七嘴八舌”发表自己意见,谈自己意志力的形成过程及困惑。

②教师介绍自己自我培养意志力的方法。

a.要向自己明确地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要为自己定目标;要为自己定较高的目标;要有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勇气。

b.要有计划地去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不喜欢英语者,每天背30个单词;不喜欢数学者,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慢慢培养兴趣;不喜欢语文者,多练练写作文。

c.以自警自戒的方法使自己的意志行动贯彻始终。自警自戒是指针对自己的弱点写一些“座右铭”,不时地提醒自己。课后,同学们可以写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座右铭,贴在铅笔盒盖上。

d.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培养坚强的意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针对生活中的小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组织“一分钟演讲”活动:

每个同学都做好准备,围绕“自我意志磨炼”演讲,可讲自我意志的培养,也可讲培养过程中的困难、困惑和问题,请大家帮助。

五、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意志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靠长期的锻炼,本活动除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意志力情况外,更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培养意志力的动机和情感。

本活动的引入可通过即兴小品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师可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人或事编排小品,此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本活动内容的动机。

 

九、如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奇妙的思维》心理活动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东风小学校的教师姜蕾,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思维》。  

  一、说选题:本课根据香坊区第二届“卓越杯”心理健康说课大赛小学组指定题目所设计的一节课,名为《奇妙的思维》,我参照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学习单元的课程内容,在设计过程中以好的习惯思维做为切入点,利用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引导,较为符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二、说学情:现在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按照家长规划好的模式来生活,渐渐没有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些个别的孩子在遇到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还过于急躁,没有统观全局的思维习惯。马虎、不爱动脑筋等好多问题随之产生。为此,我设计了本课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与同学们一起去寻找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激发创造力,感受奇妙的思维方式,  

  2、行为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养成做事统观全局的思维习惯。  

四、说重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是学会打破思维定势,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幻灯片课件)。  

  2、游戏活动材料(遵循指导)。  

六、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敢于想象,打破传统界限,以达到提高好的思维习惯的目的。  

    为了有效地开展活动,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活动形式,如:反方向游戏、遵循指导等,让学生在其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更深一层的感悟。  

七、说教学过程设计:  

1、我在教学设计中,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    

2、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与大家先来做一个反方向的游戏,听好游戏规则,在我手指向下方的时候同学们就站起来,手指向上方的时候大家就坐下,指向左面的时候大家就向右转,指向右面的时候大家就向左转,准备好了吗?并在游戏中播放歌曲:《放轻松》  

   在课的一开始我以一个做游戏的形式创设切合活动目的的情境,能够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上中来,游戏导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不仅让学生带着轻松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活动分享、步入主题:  

    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和同学们先对刚才的活动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从而引出在游戏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大脑的配合,借此简单的介绍了大脑。接下来我提议做一个关于速度的游戏,当然这也离不开大脑的配合,学生很快就再次提起的兴趣,一同进入的游戏:《遵循指导》。  

    在游戏开始时,许多同学就迫不急待地开始做题,他们都想成为速度最快的人。有的同学拿到卷子后先大体浏览了一下,并按照要求很快完成了游戏;有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就做了十几个题,脸上洋洋得意的表情一览无遗,当看到另外一位同学用了不到一分钟就交卷的时候,他感到很惊讶。慢慢的,又有几位同学迅速交了卷,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而其他的同学则拼命地做题,他们很纳闷别人为什么做得那么快。等我限定的时间结束后,许多同学还没有做完,这时我提醒同学们认真快速看一下题目要求,在试卷最后清楚地说明了“只需要做第一题和最后两道题就可以了”。许多同学大呼上当受骗。这时我及时提出了问题,也进入了第三个环节问题创设,讨论链接。  

    此处环节的设计既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而是以学生个人的直接体验为中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是否能够全面思考再做实施,最后通过游戏让大家有一种幡然醒悟的感受体验,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明白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问题创设、讨论链接:  

     在讨论链接这一环节里,我向大家提出了这样的几个问题,如:谈谈你对这个游戏的看法?看到有人比你快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比自己快?通过今天的这节课,在今后学习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自己有哪些好方法与同学一起分享等等……。  

    大家畅所欲言,觉得自己应该不受思维定势,还感受到了奇妙的思维方式。这一环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和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学会打破思维定势,纷纷表示一定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无形中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总结全篇、升华主题。  

     我在课堂的最后做下全课的总结:同学们,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同学很快是因为他懂得打破思维定势,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才赢得了胜利。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按照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做事情,没有按照要求做事情,到头来却是功亏一篑。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会为我们带来成功,如果我们能从局限的思考模式中解放自己,开放我们的思维,开放我们的心怀,那么,你就会创造奇迹。  

       

 

十、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别怕,我们有办法》

【活动背景】
  考试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情。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紧张和焦虑。为帮助学生缓解因考试引起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考试的压力,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教给学生考试技巧,提高应试技能。
  2.让学生初步掌握情绪调控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了解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看法。
  2.排练渗透活动主题的小品、快板。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体验
  出示游戏规则:

第一次做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说出的口令做动作;

第二次游戏时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说的口令做与之相反的动作。

(学生谈两次游戏的感受)
  师小结:第一次游戏大家都顺利地通过了,第二次游戏是有些紧张。有些同学是越紧张,越容易出错。由于大家过度紧张,因此影响了大家正常水平的发挥。
  师: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紧张的情绪?出示:考试。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的考试。考试时你们有哪些紧张表现,有哪些烦恼,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考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拿到试卷,心怦怦乱跳。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有时会看错题等等。)
  师: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良好心态,我们如何克服考试中的紧张情绪呢?今天我们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别怕,我们有办法》。贴出标题二、欣赏小品,悟道明理
  请大家欣赏小品《成绩单》。

三、倾听家长心声,减轻心理压力
  1.倾听家长心声
  现场听课的老师中就有几位既是老师也是家长,那我们就现场采访一下他们谈谈他们对自己孩子考试成绩的看法。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几位老师家长的肺腑之言有什么感受?

    师:听了这几位家长代表的一番话,我们好像吃了定心丸,我们不用顾虑考不好会受到家长的批评,家长其实是很理解我们的。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可以甩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四、做好考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师: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考试之前的准备和调适是必不可少的。考试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考前要做的准备。
  2.每小组找一名代表交流。
  3.请听快板《教你几招》。
  把考前准备事项编成快板,让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在轻松愉快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掌握考试技巧,提高应试技能
  师:经过紧张的学习、复习和准备,我们终于走进了考场。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在考场上,临场发挥是至关重要的。答题有一定的技巧。
   展开讨论,总结出考试技巧(生汇报)
  师:我们掌握了考试技巧,不仅做起试卷来有条不紊,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超水平发挥,答出难题。
  六、进行自我调控,消除紧张情绪
  师:有的同学说,我平时很努力,作业也很认真,那为什么到考试时还是很紧张呢?这就是你的心理素质问题了。如果真的在考试中出现焦虑、怯场心理,那怎么办?

   自我调节,消除紧张
  师:我们在考试时出现了紧张情绪,不用怕,赶快进行自我调节,下面请跟着老师做:

1、树立信心,消除消沉心理

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取代消极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可以做到!

(学生现场演练:举起拳头,大喊我能行!
  2.视觉放松法
  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想像一个使你真正感觉放松、恬静、愉快的姿势,描绘出一幅舒适的图画:漫步在公园浓密的树荫里,鸟儿在枝头啾啾鸣叫;或者让自己沉浸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中。回想那情形、声音、气味、感觉和心境,重新体会那幸福时刻。
  3.改变呼吸法
  (1)在椅子上坐端正,双手自然地放在两膝上;全身各个部位都放松,闭上双目。
  (2)先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从下腹部(肚脐以下)逐渐将气升到胸膛里,要尽量吸足气。
  (3)放松腹部,将胸膛的气全部呼出,身体放松。
  (重复上面两个呼吸动作,直到紧张焦虑心理全部消除。)

 4、合理宣泄法:产生焦虑时,参加体育运动、找人倾诉交流、大声歌唱等。七、总结
  同学们,我们考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又掌握了考试技巧,我们还会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对待考试,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还用怕吗?对,不用怕!请同学们充满自信地大声地说一遍:考试,我们不用怕。我们满怀信心走进考场,一定会发挥出正常水平,打出漂漂亮亮的一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以后的人生征途上我们还会面临无数次考试,让我们以平常的心态,坦然地面对它,不惧怕、不藐视,向人生挑战,轻轻松松上考场。

五、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1、对于心理测验结果一些学生可能会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考试过度焦虑情况,教师要尊重学生意愿,做好保密工作。

2、教师只是对焦虑现象做分析,不对号入座,避免某生受其他同学嘲笑。

 

 

十一、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六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美丽少年心——男孩女孩的交往

 
教学设计思路

    《美丽少年心》一课是一节六年级青春期教育课,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异性同学交往。使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小知识——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心理变化,理解自己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心理,通过设计的游戏、调查展示、知识介绍、活动、实际问题解决等环节,帮助学生感悟异性同学交往的益处、学习交往的技巧,使男生、女生的交往更和谐、自然,增进班级团结。

    决定上这样一节课是因为班主任首先发现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问题,学生到了五年级以后,开始出现男生和女生两大阵营,互相不在一起活动,甚至发生一些冲突,影响了班级体的团结。为了有的放矢的上好课,首先我在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生命的起源、青春期生理变化、性知识来源、异性交往心理、异性同学冲突的解决策略等。结果显示:在60个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5个女生来月经了,9个男生出现遗精;问到孩子是从哪里来的时有10个孩子填不知道;37个孩子的家长从来没有讲过关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问题,有14个男生表示不明白遗精是怎么回事。可见一方面是学生的生理发育进入了青春期,一方面是家长老师教育的滞后,在问到学生有没有看过黄色录像时有5个女生、6个男生回答看过,结果令人堪忧。因此如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问题:你喜欢和异性同学交往吗?96%的同学希望和异性同学成为朋友或者和睦相处。在交往策略上,有的学生说我送她东西,有的同学说和他们玩,但是多数同学表示不愿意理他/她们。可见学生希望和异性同学交往,但是没有良好的交往技能。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节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了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教育。

    课堂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打破心理疆界,在活动中学会和谐相处。

    首先游戏导入,巧妙引出课题,通过调查说明大家和谐相处的愿望,通过小知识的学习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通过调换座位打破疆界,通过情景解决处理实际问题,通过合作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和谐相处,体验和谐、合作的集体活动能够令人愉悦身心。

 

 

心理

健康课

课题

美丽少年心男孩、女孩的交往

课堂类型

活动课

 

教学

目的

要求

通过学习心理学小知识青春期异性同学交往的心理发展变化,

使学生理解自己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心理。通过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

际问题以及活动,帮助学生感悟异性同学交往的益处、学习交往的

技巧,使男生、女生的交往更和谐、自然,增进班级团结。

教学重点

男女生交往的技巧、原则。

教学难点

能够与异性同学和谐相处。

教具准备

课件  六块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到目标

一、强调课堂规则。

二、游戏导入

1,同学们,我们玩过《松鼠和大树》的游戏,你们还想再玩一次吗?

2,刚才在玩游戏的时候,你们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了吗?男生和女生都不好意思拉手。我想采访几个同学,他们是怎么想的。

3,其实,之前我做了一个小调查,同学们都希望能够和异性同学和睦相处。(出示调查结果)。看了这个调查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异性同学交往的问题,好吗?

三、        知识出示。

为什么有的同学不喜欢和异性同学打交道,其实是有原因的。我请大家看一个心理学小知识。

异性疏远期:少女身体开始发育了,自己觉得有些羞涩和别扭,男生感到神秘和奇怪。男生不知道如何对待女同学,往往以不恰当的形式流露出好奇心和神秘感。女生只好疏远、躲避男生,觉得男生讨厌,不愿意和他们接触。男生对女生指指点点,还乱取绰号。

异性吸引期:当男孩的身体也开始发育了,男孩和女孩的幼稚与疏远表现便会减少。并且会因为外表的差异而相互吸引。男孩会对女孩感兴趣,女孩也会自然的欣赏男生,这就是异性相吸。

 

回顾规则

 

 

 

参加游戏,谈感想。

 

 

 

 

 

看资料。

 

 

 

 

 

学习知识,谈体会。

 

 

 

 

 

 

 

 

 

导入,游戏引出问题。

 

 

 

 

资料说明大家对与异性同学和谐相处的愿望。

 

 

了解知识,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心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到目标

四、        活动

调整座位,改变学生自由选座位时,男生坐一块、女生坐一块的情况。为在下面的活动中男女生合作做好准备。

五、        情景解决

出示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讨论。强调在小组合作中要互相倾听。

情景一:嘲笑异性同学的相貌、衣着,给被取外号。你有过被嘲笑或者起外号的经历吗?你的感受是?嘲笑人的同学的心理是什么?

情景二:同学间传播我和他的流言蜚语。分析一下传播流言的同学的心理是什么?你觉得皮皮、萍萍的感受是怎样的?

六、总结男生、女生交往的方法。

七、活动《翻叶子》,在活动中体会只有男生女生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集体中男女生交往令人身心愉悦。

《翻叶子》6个同学一组站在一块稍大一点的布上,指导语:你们是一群蚂蚁,不幸落到了河中,幸运的是你们爬到了一片树叶上,但是这片树叶上有毒,你们必须合作把树叶翻过来,不允许离开树叶,不能用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到树叶以外的地面,否则就要落入水中身亡,你们要尽快行动,每过两分钟,将有一人中毒失明,看你们哪个组能够最先合作成功,全部获救。八、总结。

 

听清规则,迅速行动。

 

 

 

讨论情景,在小组中听同学的发言,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

 

 

 

 

发言、总结看法。

 

 

 

参加活动。

 

创造男生女生交流的机会。

 

 

解决问题,感悟如何更好的和异性同学和谐相处。

 

 

 

 

 

 

总结交往方法。

 

 

 

 

体会合作的愉悦和合作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