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羿射日

(2020-10-17 12:16:30)

          后羿射日


十日悬空大地烤,树黄石烫世界烧。

兽死鸟亡井水干,人渴草枯庄稼焦。

后羿拉弓射太阳,百姓欢呼九个掉。

田野新绿百鸟唱,英雄壮举万代褒。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又称“羿射九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10个太阳睡在枝条的底下,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时,他们一齐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只只三足乌。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相关传说

 

 

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这十个太阳跟他们的母亲、天帝的妻子共同住在东海边上。她经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让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形象中心都是只鸟,所以大树就成了他们的家,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值,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人像邻居、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过得既美满又幸福。人和动物也能和睦相处。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经常面向天空磕头作揖,顶礼膜拜。

可是,这样的日子过长了,这十个太阳就觉得无聊,他们想要一起周游天空,觉得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双轮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和万物就受不了了。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烧死许许多多的人和动物。森林着火啦,所有的树木庄稼和房子都被烧成了灰烬。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人和动物,猪突狼奔,四下流窜,发疯似地寻找可以躲避灾难的地方和能救命的水和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面临干涸,所有的鱼类也死光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农作物和果园枯萎烧焦,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源断绝了。人们不是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就是成了野兽口中食。人们在火海灾难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被天帝召唤去,领受了驱赶太阳的使命。他看到人们生活在火难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于是,后羿翻过了九十九座高山,穿过九十九片荒漠,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太阳,他怕极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

 

 

科学解释

 

NASA华裔科学家赵丰教授认为:后羿射日事件其实是一次彗星撞击地球事件,类似于1994年levy-9彗星撞击木星事件的缩小版。因为彗星质地松散,当彗星被行星捕捉,在潮汐力作用下会发生解体成为一串天体,所谓九日,正是彗星解体为9块。9块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因摩擦灼热成为似“太阳”的发光发热体,这便是山海经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接着这些看似“太阳”的物体便会很快一一撞击地球,因为彗星质地松散,撞击行星后并不会留下明显的陨石坑,所以陨落之处一片焦黑泥烂,这便是山海经中“羿射九日,落为沃焦”的原因。

彗星撞击行星事件在漫长的太阳系历史里是经常发生的,后羿射日很可能是远古先民亲眼目睹了一次彗星撞击地球的盛况,惊恐万分而又无能为力的他们只好向其射箭,从而留下了这相传千年的传奇神话故事-后羿射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夸父追日
后一篇:秋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