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
驰骋疆场战功显,被逼杀兄坐江山。
知人善任事业兴,虚心讷谏官吏廉。
戒奢崇俭世风佳,爱民薄赋百姓暖。
文治武功开明帝,贞观盛世国富安。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1.28—649.7.10),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子:李治(唐高宗)。才人(武媚娘,即武则天)。李世民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
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少年从军,驰骋疆场,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立下赫赫战功,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唐太宗的名句
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2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是荀子的话,不过唐太宗貌似满喜欢说的)
3、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对为本。
4、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窦建德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经过长期的斗争,李渊的偏袒下,功臣集团无罪被贬,太白经天,李渊的猜忌愈加严重,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2年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