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甘岭战役

(2020-03-24 08:38:21)

上甘岭战役

飞机轰炸炮声隆,机枪扫射坦克冲。

烽烟滚滚罩大地,弹雨嗖嗖穿夜空。

山峰炸低两米多,岩石粉飞千米穹。

继光用身堵枪眼,战友乘机攻敌众。

双方激战四十天,彼此代价十分重。

我军阵地依然在,美军无力再冲锋。

感天动地世界惊,敌败我胜军旗红。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战役伤亡

联合国军

自认共伤亡15000人。其中美军5000人,韩军10000人。

志愿军

共伤亡11500人。其中阵亡4838人,伤6691人;共计1.15万人。

各方评价上甘岭战役

时任15军军长的秦基伟说:“这就是朝鲜战场上的淮海战役。”

战役结束后,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听到上甘岭的消息后,很是感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解放军的对手!美国说我蒋介石不行,他们又怎样呢,16个国家最精良的军队,最先进的陆海空立体军事集团,30多个后勤支援国家,竟如此狼狈!”

对于上甘岭的失败,就是美国军方也无力反驳,“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这是朝鲜战场的凡尔登,得不偿失……我认为这次作战是失败的。"“即使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指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指五圣山)上的共军全部消灭。”

上甘岭战役过程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战役。

上甘岭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是进攻方,志愿军是防守方,一旦上甘岭失手,那么,整个形势就会变得十分危险,当时的志愿军司令彭德怀说:“如果谁将上甘岭丢了,那么,谁就要为朝鲜历史负责。”

10月14日战役第一天,防守的志愿军是十五军的两个连加一个排,一共消耗子弹大约四十万发,有一万多枚手榴弹,志愿军伤亡五百五十人,打坏六十二支冲锋枪,十挺机枪。美军方面投入了七个步兵营,十八个炮兵营,炸弹六百多枚,二百多架飞机,炮弹三十多万发,伤亡一千九百多人。而最终战斗的结果就是志愿军防守的537.7高地失手。

第一天就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这是双方都完全没有想到的,志愿军决心一定要守住上甘岭,而美军也一定要拿下上甘岭,双方投入的兵力也越来越多,一直到战役结束,我军一共加了两千名新兵,精锐野战军九个团,十一个炮兵营,一个火箭营,总人数一共达到了4.3万人,发射炮弹四十五万发。

美军则更是投入了两个营,十个团,一个团的空降兵,一个整编师,四个新兵联队,总人数一共达到了6.2万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若要问抗美援朝哪个战役最艰苦激烈?则非上甘岭莫属!这场被称为人体绞肉机的残酷战役被很多国家作为经典战例,写各国军事院校的教材中。

绞杀43天后,一向自信和强大的美国不得不低头,承认他们无法攻下上甘岭。最终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美军止步三八线。整个战役中国军队死亡人数是7100人,伤残8500人;联合国军死亡11300人,伤13600人。伤亡比为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