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若遇阻要学会疏导

(2009-01-07 09:12:36)
标签:

杂谈

 “今年7月就要毕业了,可是听说与我一样明年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有700万人,找不到工作可怎么办呢?”今年读大四的小秦最近忧心忡忡、心烦意乱。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像小秦这样心理负担沉重的青年人比比皆是,大学生就业心理亟待正确引导。

    切莫一味自责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翔平教授建议广大大学生,要将经济危机看作暂时性的,认识到这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必然,相信不景气的形势总会过去,从情感上去接受现实。其次,如果遇到找工作不顺利、不如意或者其他困难,千万不要一味自责,要将其看做是大环境下所产生的不可抗力,归因于客观因素,而不是单纯认为“我笨、我不行”,以免陷入自责而导致抑郁,从而更加消沉的恶性心理循环。 

    他还提醒,“性格决定命运”,找工作的心态很重要,一定要向好的性格去靠拢,让自己乐天、达观起来,努力去化解糟糕的感觉。学会正视环境,意识到并非只有自己一个人不如意,而是大家都面临着挑战,学会因此释然、激发自己内心积极的力量,不要用自己的弱点攻击自己。 

    放低心理预期

    很多大学生怀有 “本科生月入三千”、“研究生月入五千”的固有观念,所以在求职时以此为标准,但专家建议,在目前大环境下,适当放低预期、先就业再择业会比较有利于个人长远发展。

    据小秦介绍,身边很多同学已经下调了预期的工资水平,将姿态放低。不过,比放低姿态更重要的,恐怕是让个人能力“保值增值”。如果工作暂时不如意,可以先花时间去学习、充电,逐步完善自己。专家建议,要认识到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因为暂时没工作或工作不如意就否定整个生活,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值得重视和发现,并从中寻找快乐,不要将就业的意义夸大,不要急于求成。

    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大学生服务部建议,广大学生可以适当放低就业期望值,多渠道拓宽就业思路,甚至可以考虑自己创业。

    本报记者 杨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