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湘山海之一:丹霞山之阳元石

标签:
广东韶关仁化丹霞山阳元石 |
分类: 走遍中国 |
粤湘山海之一:丹霞山之阳元石
2017年3月30日晚8时,踏上天津开往广州的T253次列车。次日中午到达韶关东站,还好才晚点半个小时。从站前广场坐上开往仁化的班车,一路前行,沿途就看到了很多美丽的丹霞峰林。
车行40多分钟后到达丹霞山景区,这是丹霞山景区的大门,从这里可以乘免费公交车进入景区。丹霞山有众多名头,我在乎的有如下三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最美的丹霞第一名。
路边有一位揽客的当地村民,我丝毫没有犹豫,就上了他的车,住进了他们家的店——阳元山雅园,70元一晚。这个村叫瑶塘新村,有两条街,全是村民开的农家旅舍,吃住行很便捷。来丹霞山的游客,一般都住在这里。
丹霞山又分成几个游览区,放下行囊,我先去游览阳元石游览区。在这里我已经没有了方向感,出村向左是一座桥,过了这座桥就是阳元石游览区。
这座桥横跨锦江,这里有条游船游览线叫水上观丹霞,就是坐着船在锦江上游览,这是位于岸边的游船码头。
因为近几日有雨,江水十分浑浊,但是,水不美山美。
进入阳元石门票站,丹霞山的通票原价200元,现在执行淡季优惠价150元,对记者免票。
沿着景区的公路向前走,拐过一个弯,著名的阳元石就出现了眼前。这是丹霞山之一绝。
来一张近景。阳元石,俗称“祖石”,高28米,直径7米,因其形状酷似男根而得名,堪称天下第一奇石。
正对阳元石的台阶上的高处,修建了一个拜祖台。据专家考证,在中国古汉字中,祖先的“祖”字是没有“示”旁的,只有一个“且”字,“神”字也没有“申”旁,只有一个“示”,而“且”、“示”均为象形字,取形于男根,那么合起来的“祖”即是祖神。考古学发现,古代用石头打制的男根雕塑称“石祖”,泥巴烧制的叫“陶祖”,木刻的叫“木祖”,出于这种崇拜,人们对天然的柱状石也称之为“祖石”,既然是根是祖是神,那么在此朝拜称作“寻根问祖”并不为过。
阳元石对面的山顶上建了一座木亭,可坐于亭中慢慢地观赏奇石之妙。据说在此拜过阳元奇石的人,欲男得男,欲女得女,不知可信否。
从阳元石下沿小路下去,按路标指示前面有双乳石,但有的游客说找不到,如果不注意的话双乳石确实不好找。在山檐下看到一个卖豆腐脑的摊,经过摊主的指点,从这里向石壁上仰望,有很小的两块石头,就像是女性的双乳,是为双乳石。
从双乳石下的小路走出来来到大路上,往前向左可爬九九天梯上到阳元石旁边的山顶,向右可以去看通泰桥。今天一直下雨道路湿滑,当地人建议不要爬山,可以走一走比较好走的通泰桥。
沿着小路进去,见路口一直向左,很快就看到了通泰桥。由于下部石头崩塌,这里天然形成这么一个石拱桥。
从左边绕到了桥上,这是通泰桥的桥面,虽然有些弯度,但十分平整,就跟人工修筑的路面一般。通泰桥上是观赏晒布岩的最佳处,站在桥上向右方观看,这个山就是阳元石旁边的山峰,此刻到了山峰的后边。流水在山峰上冲出了一道一道的痕迹,就好像是在晾晒布匹,所以此岩得名晒布岩。
向四周观看,各处山峰,无峰不奇,无石不美。这座独峰就像是一个金钟。
天上一直下着小雨,所以山崖上处处有流水落下,沙沙有声。
来到开阔处,观望远处的山峰,在空濛的雨雾中,呈现出独特的美。
这里是由于石头崩塌,而天然形成的一座石门,叫云门。
这块石头就像一个向空中伸着头的海豹,叫海豹石。
这里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叫狮子岩,岩下形成一个面积颇大的敞开式洞穴。
这是古时的墓葬,现在已经毁坏,只留下一对墓穴的遗址。
山岩下有废弃的房子,说明过去有人在此居住过。
这里是神庙的遗址,据传过去有人在此修道,现在人与庙均已经没有了踪影。
从狮子岩下看对面的山壁,因年岁久远,在丹霞的石壁上形成了各种痕迹。
狮子岩下的敞口式洞穴叫混元洞,一听就是道家的活动场所。从洞里往外看,虽然没有那么幽深,却也是别有洞天。
对面有两个山峰,中间有一道石缝,叫天门关。据说这里原来这是一座山峰,后来从中间崩塌,形成一个山门。一棵不长眼的树正好挡在天门的正中间,遮挡了人们的视线。
这时天色已晚,再加上下雨,景区里已没有几个人。在很多地方,都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游览。这么美的地方被我一个人独自享受,真是太奢侈了。
这是丹霞是的游览图。走出景区,我想在瑶塘村吃晚饭,发现这里的饭十分昂贵。瑶塘村口有很多农家餐馆,走进一家问问,最便宜的西红柿炒鸡蛋一个菜25元,米饭一小碗3元,水平就像火车上的盒饭一样,却比火车盒饭难吃多了。
前一篇:首尔印记之十一:海上看日出
后一篇:粤湘山海之二:丹霞山之长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