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2017-02-20 15:43:28)
标签:

磁县

五合村

古村落

跃峰渠

十里洞

分类: 家在邯郸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离开北王庄,再去探访白土镇的五合村。五合村位于白土镇西南8公里处,1944年,由砚壑沟、老孟沟、小栲栳、寨壑、西南壑五个居民点合为一村,而得名五合。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五合村全村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耕地760亩,人口580口,党员30名。因该村分为五个自然村,所以在向乡亲们问路时,一定要说清楚去哪个村。古村就在这个写有“中南山”字样的牌坊里。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五合村曾是五合乡政府驻地,全乡人口仅有千余人。如今五合乡合并到了白土镇,原来的乡政府大院已经变成了接待游客的餐饮住宿点。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从“乡政府大院”可以远远望见山下的古村落。冬天只能看到枯黄的树木,夏天一定是浓荫蔽日。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村口并排有几盘石碾子,还在正常使用着,证明该村“活态”地传承着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全村坐落在海拔600米的太行山岭上,西北高山峻岭相伴,南邻漳河,东临都党地界,环境优美,空气宜人,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的太行山村。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勤劳智慧的五合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头修建了石房、石楼,均为纯石头建筑。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本村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在80%以上,村内有水窖15个,水井100多口,碉楼3处,石碾石磨15个,古庙2处,枯井16处,古槐树4棵,还有天景洞、黑龙洞自然景观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走到这家门口,主人热情地邀请我入内参观,这是一个标准的四方院落,正房是两层石楼。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主人让我看他们院子里一块捶布石。捶布石在农村是常见的,一般都是一块简单的石头,这块捶布石却雕琢得这么精致,下面还有美丽的花纹,实为罕见。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村内有三个碉楼,建于民国九年,这一座保存最为完整。见我提着相机过来,就有村民直接问道,“是来拍炮楼的吧?不知道有多少人了来拍过了!”这是碉楼的北侧。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这是碉楼的东侧面,一层原是拱券大门,现改成了小门,安装上了木门。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从碉楼下的门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狭窄的天井小院,南侧是一座两层的石头小楼,二楼架着木梯,是上楼的惟一通道。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从东侧的远处观看碉楼,高高地矗立在一片石头房屋当中,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这是碉楼的南侧面。这座碉楼共有10余米高,纯由石头砌成,分为三层。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向西走就走到了房顶上,可以居高临下观看碉楼的天井小院,还可以近距离地观看碉楼顶层的枪眼,这是用来防范土匪的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从西南方的高处观看碉楼。当地人都管这座石楼叫炮楼,我觉得不妥,炮楼是日本人修建的建筑,我国古代管这样的建筑叫碉楼,在川藏一带的藏羌地区十分常见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这一户大门虚掩,隔着门缝向里观看,石头房屋十分古朴精致,轻轻推开门,一位老者正坐在屋前的台阶上干活,见有人来,热情地邀请进屋里喝水。这里的百姓真是善良淳朴啊。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碉楼北侧的一户房顶上,一位老者正在砸烧乏的蜂窝煤渣,老人85岁了,说今年雨水大,房子有点漏雨,要用煤渣铺一遍房顶。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与众多古村落一样,这里也是很多石头房屋都荒芜废弃了,年轻人都搬到县城或城市去工作生活了,村里只剩下了老人。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石头街道顺着山势,曲曲弯弯,走起来似乎没有尽头,眼看到了尽头,一拐弯又通向了别处。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这边,也有一位老人在干活,他是在捣粪。老人看样子60岁左右,与方才那位老者比,算是“年轻人”了。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由于地处偏僻,战争年代这里也是八路军活动的地方。1940年,数十名八路军曾藏在该村的老孟沟,现在村里还留存有当年的弹药箱等物。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五合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谷子、玉米和各种豆类。广阔的太行山场为这里的山民提供了经济发展的空间,他们在山里种植花椒树、柿子树、核桃树和黄连木等经济作物,同时在经济林下养殖柴鸡等,此外山里还有大量野兔、山鸡及中药材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始建于1975年,1977年建成通水的跃峰渠,从村中山崖间贯穿而过,顺山势蜿蜒于峡谷之中,绕山越峰,村内长度约3.4千米,有渡槽1个,跨度50米,穿透3座山峰,涵洞4个,其中愚公洞800余米,好汉洞500余米。村东的斗天闸,气势恢宏,与都党乡长江渠相接,上书“牵漳穿太行,灌溉万亩田”的标语,时代特色浓厚。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村下的十里洞,全长5186米,是跃峰渠上49个隧洞中最长的一个,长十华里多,因此称“十里洞”。洞两侧书毛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十字,展现那个年代“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坚”的跃峰渠精神。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跃峰渠”堪与河南省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齐名,在这里曲径通幽,哗哗的流水在这里穿过“十里洞”,奔流至白土村东南,永不停息
磁县历史文化名村之——五合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