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吉辽精华游之——沈阳故宫

标签:
旅游沈阳故宫沈阳精华游后金 |
分类: 走遍中国 |
自驾吉辽精华游之——沈阳故宫
沈阳共有三项世界遗产,即沈阳故宫和盛京三陵。盛京三陵除沈阳的福陵和昭陵外,还有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的永陵。我这次只能看沈阳的三项世遗了。
昭陵离故宫10公里,到达时已经下午4点多,抓紧时间,争取一天游完沈阳。与二陵相比,故宫里的游客太多了,看来这是游沈阳必游之地。以致于停车都难,拐到前边一个胡同里,正好有一辆车离去,腾出一个车位,我才停了车。
原以为沈阳故宫面积很小,其实不然,与北京故宫的规模当然不能比,但面积也不算小,且一殿一殿都金碧辉煌,粗游至少一小时,细游以两三个小时为佳。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清宁宫东侧关雎宫、衍庆宫,西侧麟趾宫、永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清朝入关前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后金汗努尔哈赤将都城从东京迁移至明沈阳中卫城,同年开始在城中修筑宫殿,即现存的大政殿和十王亭。这组建筑主要作为理政和朝贺场所。1626年,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从1631年起,用五年的时间对盛京城和皇宫进行了改建。他在其原来王府的基础上修建了新的大内宫殿,并将原沿袭自沈阳中卫城的十字形街道系统改为井字形街道系统,从而将皇宫置于城池的中央。1636年,皇太极在此去汗称帝,改国号为清,对沈阳宫殿各主要建筑分别正式命名。此后又在大清门前东、西两侧分别建文德坊、武功坊两座牌坊。
清朝入关后
清朝入关后,沈阳故宫成为陪都行宫。康熙帝和乾隆帝东巡祭祖期间,曾在此居住。乾隆四十六年,增建了西路建筑,包括戏台嘉荫堂和用于储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并在中路修建了东所、西所和盛京太庙,以及对某些入关前宫殿的局部进行改造,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是崇政殿,因皇帝东巡时在此举行典礼,但殿内屏风宝座等均系皇太极时遗留,不便使用,所以乾隆皇帝命重新制作。乾隆九年,又命于殿前增设日晷、嘉量。文溯阁等西路宫殿建成后,直到终清之时这里的建筑未再有明显变化。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根据《清皇室优待则例》条文规定,宗庙陵寝及皇室私产受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奉天皇宫也专设机构进行管理。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皇帝尊号,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奉天皇宫收归为政府所有。不久决定在奉天故宫旧址内设立“东三省博物馆”。自1926年开始,中经伪满时期,至解放前夕,这里先后建有东三省博物馆、奉天故宫博物院、国立沈阳博物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成立沈阳故宫博物馆。1986年,改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6时许离开故宫,坐在车上搜美团,居然家家客满。后来决定向西走,在明天上高速的方向找住处。终于在于洪区高速口附近找到一家宾馆,98元,住宿很好。
12日早晨5点多上路,下午7点前赶到石家庄,结束了为时八天的自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