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2013-11-07 22:53:14)
标签:

百姓藏家

旧门窗

王小红

冬泳

财经

分类: 收藏

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妻子高辉的茶庄,就是王小红的收藏间。穿过茶庄的正厅,记者仿佛走进时光隧道回到明清时代。狭长的走廊两侧,镶满了各式木质门窗,顿时,一阵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坐着老式木椅,品着醇厚回甘的普洱,王小红的收藏故事在古朴的茶香中徐徐展开。
  ◆缘起
  46岁的王小红,是邯郸县一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工。他的爱好很广泛,除了是冬泳协会的铁杆会员外,他还喜欢旅游。他收藏门窗的爱好,就是缘于6年前的一次出游。
  6年前,王小红在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游玩时,遇到村里一户农家正在烧东西。好奇的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主人家要换塑钢门窗,嫌原来的老式木质门窗占地方就打算一把火全烧了。看着火堆中燃烧的门窗,王小红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门窗看起来很有个年代,上面雕有很多精美的镂空花纹。王小红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么好的传统工艺不能就这样消失了。“老乡,你把这对门卖给我吧。”他立即指着一旁尚未扔进火堆的两扇门板对村民说道。“你要它们干啥?”村民虽然对这个陌生人的请求有些疑惑,不过答应得倒也爽快:“想要就拿走吧。”最后,王小红留下200元将这对完整的门扇带了回来。
  思来想去,王小红将新买的笨重门扇暂时摆在了妻子的茶庄里。没想到,这对粗糙的、写满风霜的老门扇在茶庄里“火”了起来。很多茶友表示,坐在门扇前品茶,让人深切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沧桑。
  看到众人的反应,王小红坐不住了。“这种民间传统工艺不能被埋没,我何不尽己之力多寻些来,也好为子孙后代留个念想。”说做就做,王小红与门窗的缘分就此结下。
  ◆痴迷
  对门窗上心后,一到周末,王小红就往周边的小山村里扎。不过,转来转去还是空手而回的时候多。后来,他的寻找范围又扩充至陕西、山西的偏远山村。
  有一次,王小红在山西遇到一农民拆房子,仔细一看,那些拆下的门窗做工精美、保存完整,他立即动了心思,和房主一番沟通后,他花了一万多元将所有门窗全部买下。随后,王小红又专门租车运回邯郸,这一趟下来,算上运费,他扔进去近2万元。王小红这次的“大手笔”,让家里炸了窝。妻子高辉气得大骂丈夫:“你是收破烂的呀!”亲戚朋友也私下里讥笑王小红“不够数”。
  随便大家怎么说,王小红眉头都不皱一下。此后,他一下班就扎进仓库里为这堆脏兮兮的门窗“洗澡”。几天后,王小红找来两名老工匠,大家在茶庄里噼里啪啦忙活了大半天。第二天,走进茶庄的人无不赞叹:“太有创意了!”几套古色古香的门窗,被王小红钉在了墙上。为了配合这种仿古的氛围,他还特意将原来的吊顶、地板一一去掉,露出原生态的水泥面。看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高辉的态度逐渐缓和下来。看着这些精雕细琢的门窗,高辉也不由地佩服起丈夫的眼光来。
  ◆收获
  有了妻子的支持,王小红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后来,不仅是门窗,房梁、砖雕、石墩……只要是蕴含着民间艺术气息的物什,他都想尽办法将其“纳入囊中”。这两年,王小红认识了几个专门在农村干拆房工作的人,“只要他们看到品相好的,就给我发个彩信,我看上了,这交易就成了。”
  在寻找老门窗的过程中,王小红还累积了一定经验。“收门窗时,如果直接找上门,对方戒备心理都比较强,如果换成本村的人去买,这事就好办多了。”有一次,王小红看上了山西一农家放在房顶上的一对老木门。于是,他找到这户农家的邻居,讲明来意后给了这个邻居400元钱,求其帮忙“买”过来。邻居老汉挺纳闷,不过还是照做了,门扇顺利买了下来。淳朴的邻居老汉还帮王小红推着板车拉到村口,然后王小红把两块一百多斤的门板子扔上长途车带了回来。
  虽然王小红痴迷门窗,可朋友有所托时,他也会“忍痛”满足。一次,他的朋友汪先生准备开个饭店,可饭店的大门怎么弄都不合适,一天汪先生来茶庄坐坐,结果看到了墙上的一副门板,拿皮尺一量刚好对上自己饭店的大门尺寸。“得,这也是缘分,拿去用吧。”王小红忍痛割爱。汪先生要付钱,他怎么也不收。最后,汪先生开玩笑地表示,算他借去用用,产权还是王小红的。这说到王小红的心坎里了,“饭店不干了,门可得给我留着。”
  受王小红的影响,现在又有两个朋友跟着他一起收藏起门窗。王小红坦言,他目前已经收藏了300套门窗,门窗的质地以老榆木、松木、椿木为主。其实这些东西并不值钱,入不了那些“大家”的眼,但他就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护这么一小块东西。他收过一条至少二三百年满是风化纹的“条几”,还收到过一根写有“乾隆十年”的房梁,看着这些刻满历史的工艺品,“我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希望这份属于百姓的民间历史能永远传承下去。”

邯郸晚报记者  郭晓月/文  范文平/影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百姓藏家)门窗上的百般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