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系列之五:尴尬的旮旯之行

标签:
邢台县老道旮旯村看红叶旅游 |
分类: 冬泳户外 |
登山系列之五——尴尬的旮旯之行
10月23日,赴邢台老道旮旯看红叶,这是国庆长假远行之后首次跟登山部落出行。国庆期间,登山部落曾走过此线,都反映不错,于是应驴友要求再次安排走此线。这次人数较多,租了两辆旅游大巴,新驴与老驴大体各占一半。
行程不太顺利。因为租的车况较老,其中一辆在邢台境内107线上抛锚。还得感谢坐在后车上的一位老驴,发现前车的尾部冒起了黑烟,赶忙用手台呼叫前车,才得以及时停车,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车停在一幢农户前修理,我和众多老驴一样,并未因长时间的等待而烦躁,只有部分新驴不时发出抱怨之声。对我来说,这样的出行出来就是目的,至于什么时间到达何处是不重要的。大家很会利用这等待的时间:到玉米地里漫个步,挽着路边的垂柳照个相,在农户的门口逗逗狗,还有人帮着农家拔开了辣椒……。等修好车赶到目的地,已经是11点多,只好先在根据地吃午饭了。此行收费55元,其中5元是午饭钱。
饭后重新上车,沿小公路开到不远处的旮旯小村,此村属邢台县冀家村乡。开始登山,只是沿着一条山沟走,路既不陡也不险。一进沟,就看到一棵棵的柿子树,满树的柿子就如一只只小灯笼挂在枝头,煞是好看。再看这些驴子们,就像看见大街上扔的满是金钱不捡白不捡一般,呼啦朝冲过去,拉下树枝一阵狂摘,软的就地吃掉,硬的塞进背包,禁都禁不住。再往前走,山坡上开始出现红叶。虽然也算是红叶,但只是一种暗红,我并不觉得其有多么好看多么美,不过众驴子还是欢呼雀跃地到处照相留影。
走到沟的尽头,按计划要兵分两路。一路要穿越到云梦山,要求必须是老驴,且有手电头灯;另一路则原路返回,去另一地点看瀑布。按说我也算老驴了,但我因已走过云梦山,不愿意走相同的路线,所以想原路返回去看瀑布。这一路基本上全是新驴,其素质真不能跟老驴比,摘柿子的也全是这些人。返回时又是一路狂摘,等回到车上,一个个背包塞的鼓鼓的,有一个没背包的则脱下上衣兜着一兜,还有个年轻人手拎着一个摘来的青瓢,说是捡的不是偷的。我顿觉脸红,很后悔跟这样的人同来,心想当年日本鬼子进村无非就是这样的情景吧,新中国的都成立六十多年了,国人怎么还这样的素质?
瀑布在村子另一头的另一个山沟里,还要走几十分钟的山路,我打头往里走。沟口有一块碑,记述这里是八路军军工厂的遗址,但已找不到一点痕迹。沟边种着农田和果树,除柿子树外,还有很多苹果树。有一个苹果园被用围墙围了起来,墙内的苹果树枝杈交错,粉嘟嘟的苹果挂在枝头十分诱人。有一条挂满果的树枝竟然探到了矮墙外,缀在枝头的鲜果伸手可及,不禁让人垂涎欲滴,但我还是强忍住嘴馋没有动一个苹果。经过一阵跋涉,走到了沟的尽头。沟尽头是高高的山崖,老远就能听到潺潺的水声,果真有一个瀑布从侧面的崖壁上垂落下来,就像在山壁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幕布。此瀑布很像湖南德夯的那个流沙瀑,大家摆出各种姿势在这里照相留影。天将黑时,大家往回返,走到来时见的那个苹果园,我发现伸出墙外的枝头上已经空了,人手所及之处的苹果已全被摘完了。唉……
走到村口,看见一农妇带着儿子在路边卖苹果。农妇因没带秤,就让儿子照看着苹果,自己回家去取秤。驴子们等不及,就让小男孩不按斤而按个卖,小男孩不知所措就默许了,两筐苹果很快就被低价抢完。当大家满载着苹果回到车上,农妇也吵闹着追了过来,拦着车不让走。经过好半天的争吵,又给农妇添了几十元钱,农妇才不满地离去。
天完全黑下来时,另一路走穿越的驴友也到了,大家汇合起来回返。我边走边想,旮旯之行可谓尴尬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