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草尖上奔走——读书谈(1)

(2008-10-21 20:53:37)
标签:

我的文字

分类: 我的文字

              在草尖上奔走(1)

                                                                  

                                                            马德

 

我读书从来喜欢先读结局。

结局粗俗的书不应该读,结局浅薄的书不值得读。

一览无余的不怕,怕的是过程不能荡气回肠;晦涩艰深的不怕,怕的是要义不经推敲琢磨。

一个80岁的老人平和沉静,总能撩人心魄去探访他那云谲波诡的前半生。

 

看了一天的书,什么也没记住,最好去打牌。

心浮气躁时读不了书,春风得意时读不了书。

人在喧嚣尘世,心必隐居山林。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所以,心静方入读书之境。此种静界,不是海水之静,不是江水之静,而是湖水之静,微澜阵起,恰是共鸣所激起的浪花。

 

读着,读着,你就哭了。

好书往往让人感伤落泪,泣下粘襟。在我以为,读书人有三格:初格读故事,再格读情感,高格读思想。

我是尘世中人,自不免俗,一心一意读情感。

失却了情感的书,如失却了水分的枯枝残柯,虽骨节高立,难免让人望而生畏。

 

有一种读书人叫人佩服,那就是长年累月读哲学的人。

能同枯燥为伴,内心想必盎然蓬勃;甘与寂寞共舞,思想注定波澜壮阔。

这些人大抵都是隐士,许是沙漠中的一簇孤独的红柳,许是戈壁上一方荒凉的土堡,是万千砂石之寂静一粒,是浩淼碧波中游鱼之恬然一尾。

这是超然于意志之上的心性,学不来,也修炼不成。

 

切透皮肤,是血管。

有人读书,总喜欢深入到文字背后,去看个究竟。其实大可不必。

正如一处胜景,既然感染于雄浑,何必去穷究雄浑之要旨;既然陶醉于柔媚,何必去寻找柔媚之精神。

你喜欢就是了,细腻的皮肤之下,是纵横的血管,若执意要看皮肤后面的东西,见到的只会是血。

 

一桌菜,花花绿绿,你怎么吃?

若是为了健康,尽可杂和着吃;若是为了养病,尽可注意着吃;若是为了养颜,尽可挑拣着吃;若是为了品味,尽可慢着吃;若仅是为了填肚皮,尽可随意吃。

读书亦然。

只是吃饭有闲时,读书无止境。饭养人之身体,书育人之精神。

 

    山岗氤氲岚气,方显神秘;飞云变幻无定,才觉叵测。

浅近的书易读,但回味不够。艰深的书难懂,但余韵悠长。

即便是小儿之读物,赋予浅显的思想就好,或者叫人奋发,或者催人上进。牛奶再稀,也给人以营养,总比寡淡的白开水要强。

 

幽默的书最具亲和力。

诙谐的东西,往往轻松人之肌肉,抚摩人之心灵,快慰人之精神。

幽默过了头,就成了乏味的调侃。

郁达夫先生有云:幽默不全是叫人笑的。正如一出戏,总盼着丑角出场,不知那一番腾挪跌宕和嬉皮耍笑之后,留给你的还有什么?

比较起来,不知疲倦的调侃之书,比起意义浅近的书更要乏味。

 

 http://images.quanjing.com/mf027/high/mf812-00684939.jpg

 

                  (备注:全文曾零散发在一些报刊上,后被《思维与智慧》连载完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