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普通话中小城市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县乡it |
分类: 议论 |
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网吧,游戏,再加上点用作政绩工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这是很多人对于中小城市及县乡互联网产业的印象(如果他们觉得这些地方有互联网产业的话),但从跨国公司到创业新秀,这却又是被视作是一个有必要进一步开发的新兴市场。
中小城市及县乡互联网用户的改变已经十分明显,好消息是,手机日趋成为主要上网终端,平板电脑让不会Windows不会用键盘的用户轻易上手,互联网视频内容的丰富把作为技术素养落后者的中年群体也终于拉到了电脑前。
也有不那么能让人乐观的改变,一是年龄结构上,农村老龄化正以高于城市的趋势发展,2011年新华网引用“全国农村老龄问题高峰论坛”上的数据说,我国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一些地方县乡乃至小城市里不断缩编的中小学班级也在提醒着未来“青壮年”不断减少的趋势。
长此以往,这些地方不知道还会否继续保持如此多的“低年龄”互联网用户。网吧少年们为互联网公司财报的贡献相当可观,而当年那些华丽丽的QQ秀等“新潮”物品,这一市场的少年们相信也是主力买家。
另一个改变是城乡数字鸿沟继续拉大。数据来自CNNIC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情况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54.6%,在农村则是20.7%,差距为33.9百分点,而5年前的2007年,两者的差距只有20.2个百分点。数字鸿沟的拉大,一方面源自基础设施投入差异,另一方面也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应用服务在大中城市的蓬勃发展与在中小城市和县乡市场无所突破的反差所致。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互联网服务在非一二线拓展的必要性。
好在这里始终是一个对外部变化充满好奇的地方,我的观察是,在大众传媒塑造的都市梦面前,越落后的地方,越对于外部潮流充满渴望并期望自己被这种潮流所认同,他们更愿意购买那些拥有身份地位与视野标签的产品。只要诉求得当,往往他们比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更愿意掏钱,掏更多的钱。
微博上的段子对于恋爱高手的总结是,涉世未深,就带她阅尽繁华,心已沧桑,就带她旋转木马。对于心已沧桑的一线城市消费者,化繁为简和小清新需求正旺。而涉世未深的的非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他们需要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物廉价美。要前瞻性的理解与引领需求,消费者沟通是第一步,但非一二线市场的消费文化令高科技行业的创业者们觉得“难以沟通”。
我老爸就不容易沟通。比如他不喜欢打中国移动的客服热线,有什么问题经常会让我帮他解决。在各类不靠谱国企服务衬托下,中国移动的客服小姐们应该是独树一帜十分敬业的了,但老爸就是不怎么愿意打。后来才发觉,客服小姐们讲一口甜美的普通话是主要原因。我家在一个与普通话发音词汇体系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对于已经有点年纪的我爸来说,要拗一口普通话跟一位女接线员讲话,总让他觉得麻烦和过于正式。
阻碍用户使用的,往往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小问题,永远不要以为自己足够了解这一市场,就像不要以为自己对父母已经足够了解一样。
前一篇:那些有钱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