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技马化腾中国传统媒体苏宁国美门户网站微博it |
内容为王这句话,已经被很多新媒体人视为陈词滥调,虽然大家都相信好的内容永远不会过时,但当门户网站卷走大量广告利润,而冲锋陷阵采访,字斟句酌写稿的记者编辑,除了看到自己的内容被大肆转载时的一点虚荣和满足,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的文章被廉价出售给门户,还要被网络从业的年轻人们讥讽落伍,谁也掩饰不住失落。
人们曾经大肆讨论,博客将如何如何改变传统媒体,现在,人们又热衷于讨论,微博将如何改变新闻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作为一种普遍互联的渠道,为信息传播的时间、范围及方式提供了无限可能,记者,或者说传统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节点的作用会大大削弱,公众不再那么地需要记者作为传话人,因为他们可以很容易的直接接触到各种信息来源,比如人们越来越不需要记者来转述某个公告,因为完全可以自己订阅一个公告发出方的各种新闻源。
在Web
1.0时代,由于信息仍是以被动阅读的方式为主,记者还可以抢得时间优势来让自己有价值,但现在,新闻源已经越来越懂得利用微博以及各类Web
2.0方式来推送新闻,人们获得消息的时间差正在逐渐减少甚至减为零,传统新闻所承载的内容已经渗透到了网络社区生活中并随时可及。因此,习惯改新闻稿,或者以整合消息为生的媒体,将越来越没有市场。这时候,“新闻价值”的定义已经被改写,面对新技术,记者需要从纺织女工转型成为服装设计师,这就是技术进步的残酷一面,记者必须比以前强大的多,因为技术已经强大的多,需要别人所不能得到或更有深度的信息,以及有别人所不能想到之精辟观点,或者能带给别人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比如擅长用身体写作。
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应用,新闻价值定义被改写后,传统的渠道、把关人、受众也无一不在起变化。
首先,网络将使得你可以直接开始传播你的内容,并给了你更多的渠道来传播。。
接着,这种情况下的传播的效果与范围常常是不可控的。一次你也许觉得是在Twitter好友之间的人际传播,很容易就被大众传播化并酿成舆论风暴。
此外,网络的多媒体属性让多媒体传播门槛逐渐降低,只要你“价值”,便可以有越来越多平台以越来越多的形式直达受众。
而且,理论上,只要互联网的覆盖无限广,使用的人无限多,信息的提供与需求将会尽可能也会更精确地匹配。由于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越来越不由信息发送方的把关人来决定。那些总只能被排上副刊版的文章,甚至上不了版的同性恋笑话写手,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拥趸,让诸多长尾领域成为可能。
渠道的作用就这样正在被削弱,因为互联网本身作为一种渠道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马化腾又说,
“这个渠道强势时代迟早要过去。简单来说,价值链在互联网产业链中正在往上游转移。”对于传统的整合信息,扮演起媒体业“苏宁国美”角色的门户,是否“强
势时代迟早要过去”。曾经,因为中国传统媒体本身的虚弱,门户用互联网强大的渠道能量打败了传统媒体,如今,互联网是否将会继续用其更强的渠道能量来打败门户,或者当传统媒体懂得网络这一工具和渠道,同时又拥有有价值的记者的时候?
但就目前来说,意见领袖并不会消失,只要我们还处在一个阶级社会中。换句话说,网络让传统媒体渠道贬值,但却会让信息流的两端受益,即受众和为受众所需要的记者(记者的定义正在被改写,说信息拥有者或生产者更恰当)升值。这就是马化腾所说的:“互联网使命之一就是要改造传统的务本经济,把人从组织中束缚解救出来。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未来世界里拥有独特魅力和独立的人会成为最终源头,会成为最终的赢家。”
韩寒也许可以视作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但却又是一个现世中的例外,现在,为什么这些“独特魅力和独立的人”为什么仍旧在中国赚不到钱,即使韩寒,他依赖博客出名,但也得依靠传统渠道来赚钱。我现在能想到的答案是,一套新的体系和新的游戏规则还未成型,还有就是,中国太多的管制与各种牌照,阻碍了市场的自由选择与流动,让有价值的无法发挥价值,让无价值的收获价值,当然,肯定有别的原因。
当然,网络的作用无法被无限夸大,网络作为一种媒体,永远反映着社会的现实。谷歌说,他的使命是组织世界的信息,让其普世可及且有用(Google's mission is 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普世可及"就像新闻真实性一样,值得且必须追求,但也却无法百分百达到,因此,传统媒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继续有他重要的位置,擅长传话,擅长整合消息的记者,也将继续存在。
至于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会不会促进阶级流动乃至缩小阶级差异,答案其实还是,看互联网被用在什么的社会中,那个社会的机制如何。
前一篇:互联网,释放器还是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