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因为一次极其幸运的机会,来到了瑞典学习一个暑假。后来,和NK BBS上flywest版的几个热心朋友办了一次讲座,给学弟学妹们讲关于申请留学、国外学习的感受。为了那次讲座,我准备了很久,图片、讲稿,却还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东西。想让听众在你短短的演讲中体会到你曾经感受过的异国风情,语言和图片都似乎不够丰富。于是,在讲座的那天,我带上了能买到的最大的一罐吉百利巧克力。
我对大家说,我尽力让大家在我展示的图片里体会到我的海外学生生活,如果还有什么能有些帮助的话,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分享这罐巧克力。在香甜的味道中想象自己已经身处异国…
现在想来,当时的情景好像还在眼前:大家兴致勃勃地分享着一点点小零食,一起热烈地讨论,真是温暖。大家都知道巧克力随时可以吃到,有着再熟悉不过的味道,可是我希望那一刻,大家都在嘴巴里,找到了欧洲的味道。
三年转眼间就过去了。在欧洲的三年里,我先后在瑞典、瑞士、德国、丹麦生活过。辗转的旅途,不停变换的心情和环境,还有一段段难忘的故事。想起来,却还是觉得怎样的形容都显得乏味。
好像Ono Lisa在Mermaid song里
用清泠伤感的声音唱出来:we could be together, everyday,
together… 这种描述上的无能,就好象歌里面唱着的无奈,任凭美好的爱情逝去,却只能安慰着自己带着怀念和信念,继续生活。每一段生活,每一个国家,在记忆里都有独特魅力。生活原本是粗旷的,可是一回到记忆里,一切就都变得飘渺又细腻。一幅照片、一段日记会唤醒我回忆里的情绪,可是似乎还不足够。我想,唯有让人难以捉摸形容的味道,才能概括也不那么容易让人捉摸的生活吧。在熟悉的味道里,会让曾经的回忆苏醒,而且那么生动,那么具体。

第一个落脚的地方是瑞典,在那里我度过了两年像天堂,像童话的学生生活。这个国家,除了有凉爽的夏天,绚烂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天,和如花的春天以外,还有黑白分明的‘两季’-秋冬里的极夜和春夏里的极昼。在这样的气候里,瑞典人平和、平等,不紧不慢的生活着。太阳来了就尽情的享乐,黑暗来了就用温暖的灯光来装点。可是不管春夏秋冬,都会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一直缠绕着你。这种味道,会让你在长途旅行之后,尽管脑子里还装满了几个小时前家里的美食的味道、亲人的味道,昏昏沉沉满身疲惫地下了飞机后,却完全占据你的每一根神经,把你拖进已经来到千里之外的瑞典的现实。这种味道,就是木头的原始清香混着咖啡浓香的粗旷温暖的味道。
它不仅仅弥散在斯德哥尔摩的Arlanda机场里,在城市里,马路上,教学楼,学生宿舍,每一个我们经常活动的地方,都弥散着这种瑞典才有的独特味道。木头的清香是因为瑞典的木材资源丰富,木制品简直无处不在:家具、地板、甚至装饰物;咖啡的浓香,是因为瑞典人有每天雷打不动的上下午各一次的Fika,-
至少半小时的有咖啡和点心的工作休息,和在其他时间咖啡不离手的瑞典式习惯。这样的味道,是不是也让你想到绿茵覆盖、地广人稀的瑞典、慵懒而容易满足的瑞典生活,和原始的瑞典式生活情趣呢?离开瑞典之后,再也没有体验过这种熟悉的味道。现在想来,即使被蒙上眼睛,不告诉我旅行的目的地,下了飞机,踏上瑞典的土地,我也能知道,我是在这里了。这种特别的味道,是只属于我的学生时代的瑞典的。

第二个落脚的地方是瑞士。一字之差的国家名字,相隔的却是两个小时的飞机旅程,从北欧到中欧南部。瑞士有着和蔼可亲却又多变的气候,让人震撼的自然风貌却又高密度的居住空间和紧张的城市生活。瑞士的国家公关做得太成功,以至于让旅游者一想起瑞士就会想到让人垂涎的各种巧克力甜点和精准奢侈的名牌手表。在我的半年瑞士印象里,它不是巧克力的甘甜味道,也不是大自然的清新味道,却是陌生的、遥远的、诱惑的、变幻莫测的Coco
Chanel香水味道。站在苏黎世繁华的火车站大街,一条号称世界上最昂贵的购物大街,看着穿着华丽、隆重的老瑞士人,新潮、通身总有一两件名牌的瑞士年轻人,和一群群兴奋却茫然的旅游者穿梭奔走,会让你觉得自己未来的梦想就是要有能力买到橱窗里摆设的Hermés、Cartier
、LV,戴上手工制作限量版的优雅手表,盛装打扮到这条大街上最招摇的咖啡店Lindt去消磨一个下午,顺便讨论一下是买名画还是房产更能保值。当然,瑞士人不会这么肤浅。他们通常工作勤奋,品味不凡,气质高傲。短短的半年生活,见识了瑞士的水准,却摸不透大都市里人们的脾性。就好象Keira
Knightley 在Coco
Mademoiselle 里诠释的一样,她高雅、神秘,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人捉摸不透,却又深陷其中。诱惑?我想是的。追随?考虑一下…

德国和丹麦的城市印象稍后更新… 祝大家周末愉快!
如果你也有喜欢的城市,珍惜的回忆,那么它在你的生活里,是哪一种味道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