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71唐氏先茔附青莲尼塔发隐

(2024-01-31 16:24:58)
分类: 印光大师

371唐氏先茔附青莲尼塔发隐

每个人都可以为尧舜那样的圣人每个人都可以作佛,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个人都具有和佛陀圣人一样的心性之所以没有成为圣人或佛陀,是因为有人甘卑劣,不愿意奋发向善这是不肯去做并不是的做不到。《礼记· 礼运》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意思是:饮食与男女情欲是人类最大的欲望;死亡与贫苦是人类最厌恶害怕所以有志成为尧舜、有志作佛的人,一定不会用死亡贫苦的恶果,来换取饮食男女的享受。所以孔子说:志向远大有德行的人不会为了生存而损害仁德,宁愿舍弃生命以成就仁德。孟子说:生存是我所想要的,仁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宁愿成就仁

关于这个道理,我在大成庵青莲尼师处深有感。青莲比丘尼是江苏武进县西郊某姓妇女,青年时出家为尼,精修梵行,受到远近善信。清朝咸丰十年(1860 年),贼兵攻陷常州,青莲比丘尼穿上袈裟礼完佛,投入庵前的水池中自溺而亡,等到贼兵来,庵堂和村落都成了焦土过了几天,有姓汪、姓邵的二位乡人,偷偷回来探视,看见青莲比丘尼的尸体浮在水池中,二人敬仰她的美德清操,等到夜深,捞出她的尸体,草草埋葬在庵堂的地基上。

了十六年,光绪皇帝改用新年号那年,唐驼的父亲唐恂之去世了,唐驼的母亲邹恭人筹措了数十千圆,为唐父买了块埋葬的地方,就是当年大成庵的地。村人想要卖地,偷偷将青莲比丘尼的遗骨埋在他们所购的地内,堆成一个小坟墓。唐母邹恭人详细考察了青莲尼师坟的由来,不不嫌还很是敬仰。每都带着唐兄弟兼带着扫青莲师的坟。邹恭人那时候正当盛年,居贫守节,独自抚育子女,家计不是很充足,靠做针线活以及帮别人浣洗衣服来勉强度日。当时唐驼的哥哥唐光盛十一岁,唐驼只有五岁,妹妹刚刚三岁,孤苦零丁,不堪言。邹恭人勉力支却没有荒废对兄弟二人的养育教导,让他所都为德才兼备的人。邹恭人的处境虽然与青莲比丘尼不同,她的美德贞心与青莲比丘尼不相上下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邹恭人离世,与唐恂之合葬一处。唐驼兄弟分别任职在不同的地方,二十多年没有一起祭扫父母的坟墓。到了民国十年(1921 年),唐驼的哥哥辞官回乡,唐驼也上海回到常州,两兄弟一起回去祭扫父母的坟墓。发现青莲比丘尼的坟不见了,询问当地人,才知道是因为影响耕种,移到桑田里去了。与哥哥商议:在我们还道这位比丘的仁事迹还想着要保护她的坟墓。但如果不想想办法将来她的坟墓就有可能被推平而暴骨荒野了并且公和公二位前辈着风了青莲比丘尼我们的亲也带着我们兄弟年年如果我们对她的墓置之不理,不但有愧于汪公、邵公二位前辈得罪,我们不能让这种遗的事发生于是兄弟二人择将青莲比丘尼移葬到自已父母的坟中,又为了一座石塔,上面写着大成庵青莲尼师之塔”几个大字,石塔背面题记:“尼服袈裟殉难,其志行可想,特迁遗骨葬我父母茔内,唯愿世人共相保护之这么做的思是将来唐家的子孙可能搬迁到别处也有可能断绝后代想要做长久之计,还是要求世人保护才行有人劝唐驼说这样做不合宜,说:“这位比丘佛门真正的修行活着的时候被远近乡人所景仰,来时她穿着袈裟投水这种行宜与古代的仁人义士差不多。况且我钦佩青莲比丘尼令我们兄弟祭扫她的坟墓现在将她我父母的坟内,高僧供养一样,有何不可。并且这位比丘尼具有这般懿德清操,可能早已超凡入圣,若是我父母常亲近在她的身旁以承蒙她的悲愿力,得三界轮回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是我的祖先、我的父母乐做的事。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称为大丈夫。象青莲比丘这样的人生前舍弃了饮食男女大欲,长斋奉佛,精修梵行。死后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大节,以期不的性灵,不玷陀的教化,为人天弭末废的这难道不是女中大丈夫。唐驼为青莲比丘尼建塔的行宜很合适,又遍求名人为此塔题写赞文,以期阐发青莲比丘尼不为人知的美德光辉,维系今后的不坠,因此我特意写下此文阐发其中的隐含之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