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大总统教令管理寺庙条例跋
(2022-04-26 08:56:02)分类: 印光大师 |
306大总统教令管理寺庙条例跋
往昔如来将入涅槃之时,将他的法道,交付嘱托给国王大臣,让他们护持流通。这都是因为僧人舍俗出家,精修梵行,既没有资财,又没有权势,纵然能够宏扬佛法,化导众生,难免受到外界的侵侮和欺凌。如果得到国王大臣的护持,僧人和寺院不被外界欺凌,佛法就能普化泽被众生。因为强暴横逆的人都消声匿迹,调柔良善的人都生起了信心来皈依投诚,佛法就能够大张教网,打捞轮回苦海中沉沦的众生。大振禅门宗风,彻见自心明月,僧众内护,王臣外护,互相配合,如来的法化,自然可以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普令一切有情,同沐佛法的恩泽。而众生又因为能够听闻到佛法,从而知道自己从无始以来,迷背本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致长劫轮回于生死苦海,无法出离。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自然就会想要除灭苦因,得到乐果。从此反迷归悟,兢兢业业,于自心,息灭贪瞋痴之妄念;于自身,戒除杀盗淫之恶行。改恶修善,断惑证真,从近处来说,可以感得人天福报,从远处来说,可以成就菩提佛果。从此以后,严格遵守佛陀的教诲,严格修持自心,即使在暗室无人之处,也如同面对佛菩萨和护法诸天一样。每个人都心怀善念,国家的刑法就可以止息不用了。如此,辅佐治理世道,暗中可以消除隐患于灾祸变乱萌发之前;辅助政府管理,明面可以构建崇尚仁慈博爱的和谐社会。因为护持佛法有这样大的利益,所以不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历代王臣都永远遵循佛陀的嘱托,无不对佛法崇奉护持,唯恐流通传布得不够广远。上溯到东汉时期佛法流传到中国以来,历经一千八百多年,历代帝王大臣无不悉心护持佛法。到了清朝末年,佛法衰微,贤哲之人日渐稀少,平庸自私的人日渐增多,加上国家多有患难,无暇提倡宏扬佛法。僧人于是大多安于愚昧无知的现状,不努力从事清净的修持。自身的教理法网既然松弛了,外面的欺凌自然就会降临。于是一帮缺乏善根,对佛法没有信心的人,开始觊觎僧人和寺院的财产。这帮人想不出别的办法,就以开办学堂为借口,每每趁着改佛寺为学堂的机会,巧取豪夺,中饱私囊,这样的事缕缕发生,不一而足。到了民国初年,国家的基业刚刚建立,废寺产办学堂的风潮愈演愈烈。佛门中的同人对此现象忧心忡忡,于是建立了许多佛教会,多次恳求政府保护寺僧的财产。于是,在民国四年,政府颁布了《管理寺庙三十一种条例》,此举的用意固然是好的,但因为没有经过详细的审察,只要执法的人稍稍带有一点偏私之心,就会生出各种弊端,反而成了保护寺僧财产的大障碍。凡是佛门中在家出家的弟子,无不忧心顾虑这个后患,所以多次向政府呈上《意见书》,恳请修改《条例》。民国九年秋,程雪楼居士察觉到这件事的利害关系,又当面向大总统呈交了《意见书》,得到了大总统的应允,批示交由内务部集体商议修改《条例》。民国十年春,将原来的三十种条例改为二十四条。修改后的条例经过详细的审察斟酌,对保护寺产只有利处,没有弊端。修改好的条例仍旧呈请大总统,以宗教《条令》的形式公布施行。然而政府颁布的条令,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得到的,京法源寺的住持道阶法师,护教之情殷重,于是打算紧急刊印流布此《条令》,以期偏远山村、穷乡僻壤的地方,僧俗二众都能看到此《条令》,从而不再有什么疑虑。让我写个跋文,以资鼓励,我说:“如来的法道,虽然要借助国王大臣等外力的护持,但最关键的是要有真实修行的僧团和居士的内力护持,才能获得真实的效用。就好比一个城堡,外面虽然有金城汤池,坚不可破。但如果城内的主帅昏庸愚昧,既不会安抚人民,又不会统领士兵,以致士兵和百姓都成了叛党,纵然有金城汤池,也无可裨益。倘若主帅英明贤能,深得士兵和人民的心。仁政所及之处,谁不歌颂拥戴,四方边远的民众也会风闻归服。那样,所有的贼寇仇敌都变成了赤胆忠心拥护者,所有的叛臣逆子都变成了安分守纪的良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恳请各位同修,各各发起菩提心,努力修习戒定慧,以如来的无上妙法,自行化他。那样,世人都会感戴佛陀的慈恩,仰崇僧人的美德。原本对佛法没有信心的人,自然都会生起信心;原本就有信心的人,必然更加努力地修行佛法。世道必将逐渐仁慈,民风必将逐渐淳朴,兵戈永息,世运升平。如此,才上不辜负国家护持的善意,下不辜负自己学佛的深心。而佛陀和双亲无尽的恩德,或许也能报答千万分之一二吧!凡我同门僧众,还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