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归心堂跋
(2022-04-06 10:35:39)分类: 印光大师 |
298归心堂跋
真如妙心,即寂即照,不生不灭,空灵通透,圆融活泼,为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根本。即使是迷惑颠倒、具足烦恼的凡夫,心体也与三世诸佛完全一样,没有差别。所以经典中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不过j 因为诸佛究竟圆满证得了心性,所以心性的功德力用能够彻底完全地彰显出来;而凡夫却完全迷背了心性,所以反而用心性的功德力用,在六尘境界中,起贪瞋痴,造杀盗淫,因惑造业,因业感苦,迷惑、罪业和苦报三者互相引发,因因果果,相续不断,经尘沙劫,长受轮回,即使想要出离,也没有办法。就好比人在黑暗的屋子里碰到了珍贵的宝藏,不仅不能享用珍宝的好处,反而会被珍宝给碰伤。凡夫迷背真心,追逐尘境的情形也是这样的。
如来怜悯众生因迷昧而在轮回中长劫受苦,特意示生于世间,为众生演说妙法,令众生返妄归真,还复本有的心性。如来说法,一开始是教导众生在妄心之中探寻真心,最后则向众生点明:其实所有的妄心就是本具的真如妙心。正如风平则浪静,日出则冰融,波浪、冰和水原本就是一种东西。波浪未平、冰未消融之前的样子,与波浪平息、冰块融化之后的样子,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水。但波浪、冰和水的样子以及力用却大不一样。这就是“修德有功,性德方显”的道理。若只依靠性德,不从事修德,则尽未来际,只能永作徒具佛性无所依靠的众生。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全体都是真如妙心,只因众生一向迷背真性,所以体验的境界都是幻妄的假相。幻妄的假相一旦显现,就将真如心性遮蔽住了,真如心性一被遮蔽,众苦就会俱集。就如同风一吹来,平静的水面都成了波浪,天一寒冷,流动的水都结成了坚固的冰。若是众生修行,不断练习用般若智慧去观照五蕴,就能了知:迷背了真如本性,五蕴就成了妄相,而全体妄相其实本是真如本性。就如同风停了,水面就恢复平静,阳光照耀,冰就化成了水一样。一切诸法都是由幻妄的情识所变现的,出离了幻妄的情识,一切诸法当体即空。此时,四大(地、水、火、风)全都没有自性,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都可以互相通用。所以菩萨不出灭尽定就能显现诸多威仪身相,眼根作耳根的佛事,耳根作眼根的佛事,入地如入水,履水如履地,火不能烧,水不能湿,能在空中随意飞行或停住。因为在菩萨的体验中,一切境界都没有自性,都能随心而转。所以《楞严经》中说:“若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意思就是:如果有人能证得真如本性,十方虚空都会消融殒没,这就是《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的真实效用。“归”就是归投,归还,也就是返照回光,复本心性的意思。然而要想返照回光,复本心性,一定要先归心三宝,依教奉行才行。只要能够归心三宝,依教奉行,自然就能复本心源,彻证佛性。一旦复本心源,彻证佛性,就能知道自心本具的真如自性,在迷不减,在悟不增。只要顺应法性,就能得到心性的受用,一旦违背法性,就会反被心性的力用所伤,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确实是有天渊之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