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夕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什么重要?
(2025-05-20 14:39:30)对于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重要性问题”更为重要了。
智能体不仅能回答问题,还会提出问题。不过它再怎么厉害,也不能与人相比,因为它不知道什么问题是重要的。
重要性是由人来判断和把握的,与人的需求、利益密切相关,尤其是与人的命运密切联系。
重要的不一定是紧迫的,紧迫的不一定是重要的;
重要的不一定是显目的、耀眼的,显目的、耀眼的不一定重要。
重要性需要我们去体会、领悟、确认: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可能就在你面前,但你不一定意识到它的重要,当它远去了,不在你身边了,或许你才明白了它的重要性。
我以为:中小学课程方案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值得当下每个教育工作者珍视它的存在并主动为之付出的一门课程。或许哪一天它真的从课程方案中消逝了,才发现了它的意义,却为时已晚。
在现行国家课程方案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另一半”。
未来课程改革走向不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化,而是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化。
No.1
独特的思想方法论
称它为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另一半”,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自身特点。
课程方案中几乎所有课程都预设的知识技能体系及相应的教科书(连劳动课程也预设了十个任务群,按教材上课,它可能被异化了)。它们是“备用而学”: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升学做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随用而学”:
它没有预设的知识技能体系,因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求随时而学,要求从社会生活和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进行跨学科实践,使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重组与提升,体现了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不同的生活本位思想。
拿学开车打比方,按照传统学科课程思路,得把学开车分为车型及其构造、性能;驾驶技能;交通规则等几个方面,编写教科书,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相应的考试,获得相应证书,为上路驾驶做准备。
如此学习不能说没有必要,只是获得了几个证书并不意味着能上路驾驶,它们替代不了现实情境的驾驶实践。最为有效的学习是在模拟和现实场景中的驾驶中了解相关车型、性能及交通规则,学习驾驶技能,应对不同的路况。
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路。
它实际上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杜威的经验课程等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小学的实践与发展,寄托着无数教育改革者的情怀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