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种庄稼一样进行家庭教育原创许新江

(2025-03-19 09:29:38)
像种庄稼一样进行家庭教育

农民侍弄一亩三分地时,从来不催促庄稼快点快点长大,不对庄稼吼叫,不打骂庄稼,只是默默地除草、施肥、打药;庄稼长得不好,农民会检讨自己,学习他人。人家的庄稼为什么长势旺盛?人家的棉花为什么结那么多桃子,开那么多棉花儿?我家的为什么只长禾苗不结桃子?……可家长面对自家孩子时,多少人能这样?少数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非打即骂,焦急上火,家长苦不堪言,孩子恐惧疲惫。家长闷闷不乐,孩子郁郁寡欢。效果不好。有的孩子留下遗书,逃离家庭,有的则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得了抑郁症。

教育孩子就像侍弄庄稼,家长要学习农民,扎扎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急不得,躁不得,简单不得,更马虎不得。
一、清理土地:给孩子一个纯净的成长环境

回想起父亲在老家种地的经历。父亲总说:"种地先整地。"有一次帮他翻整自留地时,我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分量。三亩土地里,我们足足捡出了半箩筐碎玻璃、锈铁钉和陈年瓦块。这些隐藏在土壤里的尖锐物,就像家庭环境中那些看不见的伤害因子——父母的争吵声、手机屏幕的蓝光、祖辈的过度宠溺,都在悄悄磨损着孩子的心灵。

邻居张婶家的小宇总爱攥着衣角发呆,后来才知道,父母每晚的争吵让他整夜不敢关灯。邻居王大爷的做法是:为了给孙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老两口把电视音量调得像蚊子哼哼,自己戴着老花镜在煤油灯下看报纸。教育专家常说"原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其实更准确地说,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只有先清除那些伤害因子,种子才能安心扎根。
二、播种育苗: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清明前后,父亲在育苗棚里撒下黄瓜种,却不着急盖膜。他说:"要等地气上来,种子才肯发芽。"这让我想起一位说话有点迟家庭教育情况。孩子两岁还不会说话时,全家不急不躁,每天用温柔的语调讲故事;到了三岁,小女儿突然就能说话,而且能简单复述《三只小熊》了。反观现在很多家长,恨不得孩子一岁学英语,两岁背唐诗,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就像在春寒料峭时硬要播种,结果只能是颗粒无收。

有一次冬天,在蔬菜基地参观,技术员展示了智能温控系统。他说:"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需求不同,黄瓜要25度,番茄要28度。"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有的像向日葵需要充足阳光,有的像薄荷偏爱清凉环境。教育专家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中提到,他曾让数学考15分的学生每天只做一道题,三个月后成绩奇迹般提升。这就是尊重成长规律的力量。三、间苗定株: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五月间苗时,父亲总说:"舍不得淘汰弱苗,最后全得饿死。"这句话让我想起同事家的"小皇帝":都上初中了,还要奶奶喂饭。这种过度保护,就像在田里密植,看似爱护,实则让幼苗争夺养分。反观农村孩子,七八岁就开始学做饭、喂牲口,这种"放养式"教育反而培养了他们的生存能力。

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他在晓庄师范让学生自己种菜做饭。这种教育方式看似"粗放",实则是在间苗定株: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淘汰依赖心理,留下独立品格。就像父亲拔掉多余的玉米苗时说的:"留得太多,根扎不深,风一吹就倒。"

四、田间管理:做孩子的成长观察者

整个夏天,父亲每天清晨都蹲在地头观察。他说:"叶子打卷是缺水,叶尖发黄是缺肥。"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正是现代家庭教育最缺乏的。很多家长只盯着成绩单上的数字,却看不见孩子眼底的焦虑。就像菜农要根据天气调整灌溉,教育也需要"因时制宜":孩子考试失利时,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责骂;青春期叛逆时,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压制。

日本教育专家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强调"课题分离":家长要做好自己的课题(提供支持),不要干涉孩子的课题(自主成长)。这就像农民只管施肥浇水,不会去指挥麦苗怎么生长。


棉花长到一米左右的时候,父亲就给棉花打顶,他说:"顶尖长太高,养分都往上跑,就得掐掉。"这多像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意识,让他们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五、静待花开: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

深秋收获时,父亲从不催熟果实。他说:"瓜熟蒂落是天地法则,催熟的果子不甜。"这让我想起现在的"神童教育":有些孩子被过早推入成人世界,最终却泯然众人。教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实现自我发展。"这就像种麦子,春播夏耘秋收冬藏,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

邻居李叔家的女儿高中辍学去打工,后来通过成人高考考上大学。这让我想起父亲常说的:"迟开的花不一定结果少。"教育本就是慢的艺术,就像农村谚语说的:"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家长只有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才能收获属于孩子的生命果实。

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持。站在金黄的麦田里,看着和父亲一样许多弯腰除草的农民背影,我忽然明白:最好的教育不是火箭式的冲刺,而是像种庄稼一样,在四季轮回中默默耕耘。


家长需要学习农民的智慧:用耐心代替焦虑,用观察代替控制,用反思代替指责。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我们学会像农民守护庄稼那样守护孩子,就会发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一方净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其余的就是——静待花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