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回顾|窦桂梅校长主旨报告:学习主题引领的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先请大家看看我们学校每年的小课题研究。每一年,学生都要发布他们自己要研究的小课题,经过层层遴选、实践、探究,然后站到专家面前,来谈他们这一年聚焦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阶段是一个启蒙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开展项目化学习,可能需要在确保基础质量的前提下有的放矢。项目化学习包括活动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等不同的类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觉得,不管你用什么策略和方法,只有让儿童们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他们应该收获的实际获得,你的研究与实践才是合理的、可行的、有效的。
作为一名校长,我们需要找到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标准依据。在梳理了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九门课程标准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除语文外,均有关于“项目”的表述。关于其内涵定义,一是把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如道德与法治学科;二是把项目化学习作为学习活动,如科学学科;三是把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如信息与科技学科。
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没有明确提到“项目”,但我们基于教材,或许依然能找到“项目”的影子,比如“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等。由此,从实践的角度,我们如何厘清这些概念,转化为有效的实践行动,我想粗浅谈谈对这几个概念关系的理解。
如果追问这几个核心概念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一定都是凸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逻辑;都是指向真实问题解决,从学科理解到学科迁移到学科运用;都是指向核心素养跃升。但三者又各有侧重,比如项目化学习侧重学习成果、跨学科学习侧重真实问题解决、综合学习侧重联结策略。也许,每一种概念本身都有自身提出的优势和独特育人功能,最终都是从学科理解走向学科运用,迁移……
接下来,我想结合这么多年我们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否也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习主题引领的项目式学习的理念。
1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9OT71iac0wMAwSUSl1wusRV00TxfZrS6t0Qj7sJlxwcnYW0ITMvG1euUfcmeCNffpRG1m2PemtCeHd7OnOiaepR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理论重塑:
主题、学习主题、特定学习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内容鲜明地提出了“主题、学习主题、特定学习主题”,内容组织形式中鲜明地提出了“特定学习主题引领的学习任务设计”,这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这十年不断跟随第九次课程改革,深耕探索主题的载体与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探索,可谓不谋而合,主题提领而顿,众毛皆顺,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逻辑,实现从学科逻辑到生活逻辑的打通。
关于主题-学习主题-特定学习主题,我们这几十年的研究,当遇到了课程标准的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们觉得主题教学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样本。我作为一线的代表参与了国家课程标准的修订,也是贡献了主题教学研究成果。
很清楚。主题是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具有统一性的“三种文化”与载体形式;当静态的主题要求变成学习内容的时候,主题就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学习主题;特定学习主题则更强调学习主题具化为多样化的特定教学行动策略所形成的学生典型言语实践运用与经验。下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呈现了内容主题、内容呈现的载体、学段要求、教学提示等的关系。
从主题-学习主题-特定学习主题,形成了一个“关联概念连续体”,重塑了课标-教材-教学三者逐层转化的行动指南,回答的是如何将国家政策由构想目标层面落实转化到校本行动层面的具体实施路径,回应的是具体一所学校如何为实现学生核心素,所探索的具有高水平、个性化的全面发展高质量的实践方案。
因为主题本身就是整体的,主题就是价值导向性的,任务驱动召唤性、内容结构统摄性。学习主题引领的项目化学习,如果没有围绕着国家的“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那么就缺失了项目化学习“培养什么人”的语文育人功能。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尤其强调不能脱离教材单元,要在课标-教材-教学三者转化中找到特定学习主题的“特定性”,即在特定单元、特定语言任务中,形成儿童个体的特定经验。这样的逻辑一旦打通了之后,我们发现,我们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就不一样。
比如我们在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时候,常规操作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说这是写人的文章,这个单元是讲人物优秀品质。但一旦放入特定学习主题“用人物独特的表现为‘英雄’写一段赞歌”之中,这个教材单元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了。《诺曼底号遇难记》是船长和船同归于尽的故事,船长的角色是指挥员、管理者,教学的重点在特定的人物语言分析上;黄继光上甘岭战役打了四天四夜,它的特定性就在于特定战争背景下,侧重他的动作,关注人物语言;挑山工则不一样,挑着担子在泰山,那肯定是一个平凡农民工的形象,所以冯骥才侧重在外貌描写。
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看到特定情境下,人物的特殊表现就各有不同,写出的赞歌就不一样,就防止像我们当年“千人一面”的教学。
比如《黄继光》一课,过去学这篇课文对黄继光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英雄的概念层面,没有素养导向的特定情境下身临其境的体验。老师经常说,拿起笔来,用三角划出写人物动作的地方,用波浪线划出写人物语言的地方,用双线划出写心理描写的地方。老师最后得出写人的文章要注意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结论。但同学们永远不知道怎么能够把这些人的独特写出来,所以在看这样的课文的时候,特定学习主题的特定性,你必须从学科出发。黄继光明明重点是动作,怎么还交织人物语言呢?其中“黄继光带上两位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我们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角度来看,这个“喊”字怎么理解,毫无疑问,“喊”比“说”、比“聊”、比“讲”的声音还要大。
但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要来写这个赞歌,我们就来问孩子们,同学们,黄继光能这么喊吗?他已经连续四天没有吃饭,觉也没有睡好,估计也饿得够呛。在这种危机情况下,能喊吗?不能喊,敌人就在对面几十米远的地方,一喊敌人就听见了。那“喊”里面是什么呢?联系前文,这个“喊”里一定也是害怕,给自己壮胆;这个“喊”里面一定也含着他对壮士们的告别的壮情;这个“喊”最后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呐喊。他不用说,因为他所有的动作、所有的心理,就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人民,这句话就是对他言行的最好的注解。学生们就把黄继光身上作为人的柔软、害怕、焦虑、着急都跨越时空地体会到了。特定的黄继光壮烈牺牲背景下,他是战士,海涛一样的惊天动地,那又应该怎么喊?特定背景下,同为“喊”,学生的表现就完全不一样。
四两拨千斤“喊”的语言,指向特定环境下一个人“动作、语言、心理”独特表现的整体性浓缩!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还原不同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就有了特定语言运用,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一个个故事,更是转化为对英雄形象独一无二理解后的创造性表达,实现了素养导向下儿童对这些特定人物形象真实的相信,朝着这些英雄走去……它们去写这个赞歌也是带着个人具身体验的,语文的知识技能、语言的运用,就保有更高意义的人性的伟岸与美好。
当这些“特定性”变成了课标里要求的任务时候,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研究六种类型学习任务群的时候,你就要思考需要用什么方式把这六种任务群的整体性体现出来,那就是通过特定主题来引领学生学习。
当我们的特定学习主题和我们的主题教学相遇的时候,这个动态的主题下,就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教材单元、跨学科学习、校本主题课程群的项目化学习,有了不一样的延展,因此我们把握住一条:左手课标、右手教材、心有儿童、方能精彩,这是我们清华附小的顺口溜。处理这三者关系的时候,我们要有整体观念。
所以像这样的教材单元,大家发现,我们看的时候就知道要有整体性、推进性。回到课程标准中的发展型任务群的要求中,选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进行重组,提炼的特定学习主题就是“发布社区环保倡议”。那么这里面既有倡议书的要求,又有这个教材的学习,也有整合的口语交际。
这样我们就用六步法,重新做了一个整个内容的梳理与打包,形成了包括11课时的三个大任务的推进计划。
于是,我们就带着学生,我们真正地走到了社区,把这些任务就变成了学生可以实现的内容。我们从教材出发,创造性地用教材教,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儿童言语实践理解中的生活运用。
2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9OT71iac0wMAwSUSl1wusRV00TxfZrS6t0Qj7sJlxwcnYW0ITMvG1euUfcmeCNffpRG1m2PemtCeHd7OnOiaepR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创新实践:
教材单元、跨学科学习、校本主题课程群
除了以上第二个发展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还有第二个拓展型的跨学科学习。那么,在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时候,也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跨而跨,而是学科与生活的贯通;是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表现的创生;是学科思维和个性化观点的融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长周期地借助小课题研究来推进跨学科学习的呢?下面我想就结合下面这个例子来看看。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讲这个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样跨?
荷塘就在清华园,我们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问题:这么好的荷塘为什么还要清淤?这个淤泥的臭味到底怎么解决?这个任务把道德与法治课、语文课、科学课以及数学课统整在一起,各学科教师共同拿出了研究的方案和过程。
这个小研究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学生运用科学等学科知识,形成了一套解决的方案,送到了清华大学园林科。园林科听完之后,及时采纳了学生的课题研究意见,并留有一定的淤泥,最后把这个结果反馈到我们学校来。孩子们还获得了北京市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的一等奖。
在这个研究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跨学科学习重在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真实的问题。
最后,我再介绍一种基于校本创生型的主题课程群。作为校长,要考虑各个学科整合的问题,也要考虑怎样把10%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学习等最大公约数的集约化推进,就有了指向五育融合的综合学习课程形态——校本主题课程群。我们学校会结合清华附小的长廊,每年在六年级开展一个年度人物布展的重大项目。如以鲁迅、苏轼、朱自清、孔子、丰子恺、李白、杜甫为年度人物来开展课程群。
以杜甫年度主题课程群为例,这一课程的设计融合低学段、中高学段、高年段语文、科学、美术、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共同策划“杜甫笔下人物布展”的特定学习主题,通过“为什么开展杜甫笔下人物布展?选择什么样的人物布展?怎样开展杜甫人物布展?”这三个关键问题来展开长周期的项目化学习。
学生在杜甫笔下70多个人物中选择特定的人物,确定展板前言海报中的杜甫形象,然后用富有创意的形式呈现对杜甫笔下人物的理解,形成了如下的作品:
更重要的,作品展出之后,低年段的学弟学妹要进行反馈建议,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然后形成优化改进的建议。
3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9OT71iac0wMAwSUSl1wusRV00TxfZrS6t0Qj7sJlxwcnYW0ITMvG1euUfcmeCNffpRG1m2PemtCeHd7OnOiaepR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深化思考:
主题教学是持续改进的实践哲学
由此,我们认为,学习主题引领的项目化学习,首先,要牢牢把握学习主题所指向的“三种文化”的精神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没有主题的价值引领,项目化学习就失去了育人方向。同时,项目化学习不是“头上长犄角”,而是作为学习方式嵌入课程教学之中。我们一起来推进,形成我们的思考,形成我们的新的构建。在构建当中不断地持续改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积累综合的、个性的经验。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正在重塑着当下与未来的教育新格局,一切都将被重启、重置!我想,在确定与不确定、变与不变的动态生成中,需要我们重置教与学的生态系统,通过高水平的因材施教打造高质量的教育,我想,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深情、才能长出蓬勃而深刻的教育,我们清华附小还在继续努力!
本文根据窦桂梅校长在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面向教育强国的高质量项目化学习交流会暨浦东新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推进会”上所作的主旨报告内容整理而成。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
上海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推进项目组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