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福强:【教育杂谈194】学习真实发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

(2024-11-19 16:10:25)

从教三十多年,我的身份从教师、教研员、学校管理人员,到今天的教育咨询与指导者,我对学校的观察思考与解读的视角在持续演进,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便是对课堂的关注,对课堂上学习是否真实发生的探索与实践。从知识的学习,到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到一个完整的人面对真实的挑战,我探究着课堂的本质,寻找着学习真实发生的路径与方法,也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地理解着教育。

我经常问自己的一句话是:课堂上,学习真的发生了吗?

这样的追问源自我对课堂的迷惑:为什么有些教师的课总是能吸引学生,学生在环环深入中循序渐进,探得究竟而有些教师的课堂却索然无味,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聚焦在学习上?为什么有些课,教师、学生知识三者间总能在不断地碰撞中融合交汇,而有些课,师生始终像两条平行线,从不相交,更没有知识的生成与使用?这背后,一定发生着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是否,这就是学习发生的密码

在千万次沉浸于课堂后,我愈发意识到:学习的真实发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之一,便是知识本身不再稀缺,教育从传统的“教”走向了面向个体的“学”。这意味着,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调用已有经验,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群落,尝试不同途径解决问题,并把这一过程中的经验与做法沉淀下来,迭代到个人的知识体系中,这是一个由激活——体验——构建——反馈构成的闭环学习过程。

 

学习的发生需要具体的情境与核心问题,首先是学习者的心理被激活,核心问题像“磁铁”一样促使其大脑自动搜索、梳理、整合相关信息,同时向未知领域拓展学习的边界被打开,学习者的能量被释放,人的情感、意志、兴趣融为一种学习动力,开始进入到体验阶段。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者沉浸在具体情境与问题中,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与能力、素养的形成。

因为有体验,学习者才会对新事物或者新概念有自己的理解;因为有体验,才会暴露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才能发生;也因为有体验,才会有对成功的总结与对失败的反思,也就有了方法与策略的形成,这些是在“学”的过程中达成的。

当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何地学、跟谁学融为一体的时候,一个靠知识搬运的“教”的时代结束了,一个面向个体的“学”的时代全面开启

这不但意味着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空间环境、教师角色、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面临着重组与重塑,也意味着我们在重新定义着学习的目的——为了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

 

学习不过是通过对知识的探究与使用,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让人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生活。这一切,靠评价引领,靠反馈落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反馈反馈、再反馈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课堂学习的根本目的——让学习真实发生,构建完整的人。

“教”到“学”这样一个学习逻辑的改变,将彻底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与教师教的方式,进而改变整个学习过程。这注定教师的关注点发展变化:

学习发生的动力源在哪里课堂上学习资源、目标、路径、评价需要如何重组来服务学习的发生怎样的课堂组织方式、学习场域、教师角色能够作为支撑最终,这样一个围绕“学习发生”的过程又将怎样塑造人成长人?

这,是课堂的价值追求与本书创作的要义。

20个课堂教学的实用策略,试图回答的正是这一系列问题。课堂学习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是让学习发生的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从建立良好关系开始,激发学生兴趣,赋予安全属性,加强教师自我迭代;第二个是以“体验”为核心的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操作系统,建立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课堂结构,抓住实现有效自学的重点,突破有效合作的难点,营造巧妙的情境氛围,实现有效迁移的目的,最后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效果;第三个是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支持系统,用好同伴学习,建立课堂规则,利用错误资源,调整学习空间,优化讲授方式,加强刻意训练;第四个是让学习真实发生的反馈系统,做好交流展示,进行有效反馈,掌握评价艺术,巧用语言引导。

 

这四个系统是对课堂学习活动的梳理,更是教师思考与实践让“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的抓手,它们彼此独立,却又互相支撑渗透,组成了本书的主要框架。

每个部分分为“原理阐述”“技术精解”“逾越误区”“自我评估”四个模块,它们将与教师一同出现在教育现场,一同面对真实的问题,一同构建理想的课堂。

这些策略,无论是笔者自身的教学探索,还是从教育界的优秀实践中汲取到的灵感,它们都来自鲜活的课堂现场,来自于笔者孜孜不倦地学习、探究与论证,来自于一线教师的积极反馈。

我深信,本书内容值得每位教师去关注,因为教学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生动具体的生活,更是蓬勃独特的生命体验。它通过表达教师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与学生建立起生命的连接,让课堂真正从“知识伦理”转向“生命伦理”,而这,正是教育的真谛。

教师,终归是以自己全部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在教学,终归是以一个真实的人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到学生的生命成长中,我一直坚信,教师,才是教育中最大的变量。

 

所以,这些策略并非终点,而是我们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起点,当你捧起这本书的时候,你不仅仅是一名读者,是一名理想课堂的建设者,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智慧,在每一个教育现场去实践,去改变,我们将一起见证学习真实发生的课堂,一起见证那些将共同塑造你我的清醒的、困惑的、热烈的、静默的教学瞬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