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真正以“学习”为落点的跨学科如何做?
(2024-11-13 08:38:04)周一
深度
阅读本文您将获得:1、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判定、表述与类型。2、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基本要点(附三个案例)。
三个层面出发,正确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
1正确判断与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谈第一点之前,我想请大家做一个判断:
语文课上的配乐诗朗诵是不是跨学科主题学习?
显然,以上都不是。想要正确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我们首先要做到落点在“学习”,“主题”是载体,“跨学科”是路径。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就十分深刻——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要求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目标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外,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标也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跨学科学习的一个样本。它强调以主题为中心,以地理内容为核心,同时倡导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倡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结束后形成一个具体的学习成果,无论是文本、模型还是设计图,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此外,地理课程标准详细阐述了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五个环节,并强调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效果。可以作为我们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参考。
正确地表述跨学科主题
跨学科主题的表述至关重要,它反映了教学的逻辑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是激趣的关键因素。
以呼家楼中心小学的“探秘故宫怪兽”项目为例,为了启动这个项目,学校邀请了故宫的研究员来校进行一场推进讲座,题目为“故宫中轴线建筑概览及神兽装饰”。
将讲座的题目与项目的主题“探秘故宫怪兽之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提供了一个确定的事实和信息,直接传达了关于故宫建筑的信息;而后者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邀请学生去发现和解决一个未知的谜题。
这种不确定性和探索性正是跨学科学习的核心,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揭开谜底。因此,当我们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应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题目。
我再举一个例子。有老师上了一节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展示交流课,主题名为“中华传统节日”。该题目与“故宫中轴线建筑概览及神兽装饰”类似,仅仅罗列了节日和习俗,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感。
该如何优化?我认为,将活动标题改为“我是中华传统节日代言人”更为合适,这不仅更能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还能让学生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理清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类型
关于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类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关键在于明确分类的依据。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观察跨学科主题学习:知识的维度和主导学科的数量。
从知识的维度来看,我们可以将跨学科学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习新知识,另一种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而像“探访地球之肾——湿地”这样的项目,则属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类型。
第二个维度是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导学科数量,区分为单一学科主导或多学科共同主导。
通过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跨学科学习细分为四个类型,如下图所示。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设计跨学科学习项目,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个案例解析,掌握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基本要点
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在于妥善处理三种关系:学科间的关系、主题与知识点的关系,以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主导教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跨学科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它不应取代学科学习,而是要与之相辅相成。这意味着在设计跨学科项目时,必须确保每个学科的核心知识得到体现和强化。例如,在数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数学知识必须占据一席之地,否则项目就会失去其学科的根基,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真正有所获得?整体设计非常重要,即处理好主题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想用三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案例一:单学科主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以袁小平老师的“学会用‘数据’说话——‘校园清凉地数据地图’学科项目化设计研究”为例,该项目为单一学科主导的跨学科教学设计。
在设计时,教师首先明确了项目的基本信息,如项目名称、时长、适用年级和学科,同时提出“让学生像数学专家一样运用数据,而不是仅凭感觉”的项目目的。这样的设计要求教师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案例二:单学科主导+一贯制跨学科主题学习
第二个案例是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语文学科跨学科项目,该项目采用六年一贯制设计,具有明确的进阶性。教师在策划跨学科项目时,首先分析了不同学科的教材,发现各学科都有航天相关的内容,并呈现出学段进阶,激发着学生的航天梦和好奇心,为语文学科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基于这一发现,教师设计了一个连贯的六年跨学科主题学习计划,该计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其对应的任务,且这些任务之间相互关联,与语文学习任务群紧密联系,强调了学科间的整合。在每个任务下,又细分为多个子任务,确保了学习活动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在六年的时间里不是零散地参与活动,而是在一个连贯、有价值的学习体系中逐步深入,最终能够成为该领域的小专家。这种长期的、系统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深度,也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三:多学科主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北师大二附中初中部三帆中学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共同主导的案例,展现了整体设计的精妙。
在学期末,全校学科组长共同讨论并确定下一学年的课题时,地理、化学、生物三科教师发现各自学科中都有可以共同探讨的内容。首先,教师们提炼出三个学科共通的大概念——水。围绕这一核心概念,他们设计了9个课时的课程,每个课时都以学生为主体,设定了明确的子任务和活动目标,大多数课时都是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完成任务。
从第5个课时开始,课程引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例如,野外生存技能的学习涉及到杀菌消毒和水质净化,这些内容在化学课程中尚未涉及,学生可以在跨学科学习中学习新知识,其驱动性更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到了第8个课时,学生被要求设计并描述一个人水和谐的理想城市,这一主题不仅涉及水净化、水资源、水灾害和水循环等知识点,还引导了学生追求人水和谐的价值观。
整个课程从学生提问到评价反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体现了多学科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在跨学科的背景下,深入理解知识,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基于上述的基本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还要让学生过一种真实而开放的社会生活,让学生有从教室走向社会的能力、意愿,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