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袁照:名人王旭明先生的两个“三个细节”原创柳袁照

(2024-01-02 13:31:26)

有细节的王旭明


名人不一样,虽然说的是一样的话,但是从名人嘴里说出来,就不一样。所以,名人要说话,要说好话。所谓好话,就是准确的话、正确的话、鲜明的话,就是说大家想听的话,藏在心里也想说的话。


你能不讲道理吗?

你的课能不表演吗?

你能打开校门吗?


王旭明先生是个名人,大家对他很认可,因为他是教育名人,说的都是有关教育的大家想听、想说的话。他曾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发言常常石破天惊,后来到了语文出版社人任社长,说话也常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十多年前,我曾经在十中的西花园见过一面,当时他身担重任,匆匆一面,所以他对我应该是似有印象,似无印象。不过,他的敏锐、尖锐,入骨三分的表达以及表达方式,我却是时时感受得到的。


这次在广州举行“大湾区教育年会,暨高质量教育发展大会”,邀请了王旭明、熊丙奇、叶翠微等教育名人。有幸我也去作一个“诗性教育的表达”的演讲,再参与一个“十人校长论坛”,因此,有了与王旭明先生新的接触。


会议主题: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王旭明先生没有宏大叙事,只讲了要重视的三个微观的教育细节:


一是当学校出现“危机”,即学生发生伤亡事件,校长怎么面对?他直接指出,不少地方一旦发生一类事,校长往往躲避,不敢直接面对家长、面对舆论、面对社会。即使万不得已出场,也是讲“道理”、说“空话”。王旭明先生现场请参会的校长进入情景来表达,连续两位都只能“讲道理”。然后,他现场指导,以人性、生命为本、又能换位思考作了演示,这是大家值得学习的面对突发事件有担当性现场“表态”。


二是当下要坚决反对“表演课”,认为演出性质的所有这类课要取消。这个态度,我也认同。他举例说有一节得奖的公开课,排练了100次。表明当下学校教育的功利化、浮躁已经很严重。搞课改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课题,为了去评奖,去获得荣誉。老师有经典的好课值得鼓励,但是那是对课堂境界的最高追求,必须真实,必须实在,必须学生得益。老师的精力主要应该放在日常课堂的提升上。纯粹、朴实很重要,绝不能做华而不实、虚假虚幻的课堂。


三是要开放校园,校园都不能面对社会开放,何来思想的开放?他以北大“跨栏”教授进校园为例,阐述这种管理学校、管理校园的弊端。现在,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以“安全”为理由,封闭办学,以“安全”为理由,取消应该走出校门去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教育狭隘、偏执、不完整、残缺。


什么是教育高质量的发展?至少,危机时刻能亮出自己一颗人性的心;能在日常课堂上,不做作,返璞归真;能打开“大门”,面对社会,等等。怎么能算高质量的教育呢?我看到了王旭明先生看待教育问题务实的态度,不夸夸其谈,针对性极强,看似是几个细节,其实反映的是教育的大问题。


他一天都在会上倾听

他演讲时会走下讲台

他表达很直率


王旭明先生谈论高质量教育,说了三个细节。他在活动中,我也注意到了他呈现的三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会上他始终保持倾听的姿态。不是他演讲,他也坐在会场里,每一个人演讲,都是一个虔诚的观众。这一点特别不容易,一个名人尤其如此。不少领导、专家等到了现场,像一阵春风掠过,或读一下稿子,或说一番不痛不痒的话,然后挥一挥手,潇洒离去。


第二个细节:他演讲亲和。演讲进了情景,他会走入观众席,近距离与大家交流,融入一体,没有距离感,一下子相互走进。就像一个中小学老师,在课堂里讲课始终在孩子们中间,和蔼可亲。


第三个细节:他率真,演讲中不掩饰,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想法,自己怎么认识的就怎么说。演讲中保持对话的姿态,不时提问,对话也直率,自己不掩饰,也不对别人修饰,有问题直接指出,不拖泥带水,干脆利落。


王旭明先生是一个名人,能做到这样难能可贵。他在哪里,哪里就是聚焦点。活动的前一天晚上,报道后聚餐,他飞机晚到,他人一到场,就打破了原有的现场平衡,不少人自然地簇拥到了他周边,纷纷与他合影,我坐在边上,只是静观。但是,第二天听了王旭明先生的演讲之后,我却主动请他合影。


活动结束了,第二天恰巧我们是同时刻的飞机,我向东,他向北,一路去机场,一起坐在机场聊天,教育的话题,朋友间的话题,东西南北,谈了许多……


202312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