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固溶体的概念时,认为溶质质点(原子、离子)在溶剂晶体结构中的分布是任意的、无规则的,这便是无序固溶体的概念。因此,固溶体性能的变化,实际上是微观结构变化在宏观统计上的体现。例如,晶胞参数的测定,实际上是一个平均值;密度的测定也是统计的结果。固溶体中溶质质点无规则分布的概念,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是有些固溶体中溶质质点的分布是有序的,即溶质质点在结构中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所谓“有序固溶体”。例如,Au-Cu固溶体,Au和Cu都是面心立方格子,它们之间可以形成连续置换固溶体。在一般情况下,Au和Cu原子是无规则的分布在面心立方格子的结点上,这便是一般认为的固溶体(图5-47(a))。但是,如果这个固溶体的组成为AuCu3和AuCu时,并且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较长时间退火,则固溶体的结构可转变为“有序结构”。这表现为AuCu3组成中,所有的Au原子占有面心立方格子的顶角位置,而Cu原子则占有面心立方格子的面心位置(图5-47(b))。因而,从单位晶胞来看组成应为AuCu3。同理,如果Au原子和Cu原子分层相间分布(图5-47(c)),也形成“有序结构”,其相应的组成应为AuCu。这种有序结构称为超结构。它除了和组成有关外,还和晶体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条件有关。


从热力学观点看,温度升高时无规排列将使TS项增加,这有利于固溶体的生成,而不利于有序结构的形成。所以,有序结构一般需要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以下才能形成。高于临界温度,即使原来是有序结构也将转变成一般的固溶体。如AuCu3的临界温度为668K。这一临界温度在金属学中称为居里点,在居里点,晶体结构和性质都呈现突变。固溶体有序-无序结构之间的转变,属于晶体的多晶转变类型之一,称为有序-无序转变。这一转变温度如果表示在二元固溶体系统相图上,应位于固相线以下。从固溶体生成的热力学分析可知:在临界温度以上,形成固溶体系统的自由能是最低的,固溶体是稳定的。但是,在临界温度以下,由于温度下降,TS值减小,系统的自由能增加。这时固溶体已不再是稳定的,而系统转变成有序结构将可使自由能降低。因而,在临界温度以下,有序结构是稳定的。如果冷却速度较快,没有达到相平衡状态,那么在临界温度以下,也可出现亚稳的固溶体。但是,亚稳固溶体毕竟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只要在临界温度附近长时间退火,就能使固溶体转变为有序结构。上述的AuCu3及AuCu就是典型例子。当然,从有序结构形成后的相组成来看,可能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从晶体结构看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如AuCu3由原来的面心立方格子,转变成简单立方格子,而AuCu则从原来的面心立方格子转变成四方格子。大概是因为这种有序结构在临界温度以上以固溶体的形式出现,而且在有序==无序转变时又没有明显的相变化,相当多学者把它列入固溶体范围,并命名为“有序固溶体”。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有序结构应不属于固溶体的范围,而应该看成是一种化合物。
有序<=>无序转变的存在,为我们深入认识固溶体扩大了视野。从统计的观点看,固溶体中溶质质点的分布是无序的。但是,如果从微观结构去识别(参见图5-48),只有在高温和溶质浓度很低时完全无序分布才能存在。在一般情况下,固溶体总体上虽不存在有序结构,但局部范围内质点的排列还是可以有规则的,常称为“短程有序”,即在一个局部区域内,溶质质点分布是有序的。另外就是溶质在局部的范围内聚集,其浓度可以大大超过平均浓度,这种状态称为溶质的偏聚(偏析、分凝)。固溶体中的偏聚和短程有序对固溶体的某些性能(如强度、脆性等)和相变时的成核都有一定的影响。图5-49表示了Au-Cu固溶体中的短程有序。因此,深入研究固溶体中的微观不均匀性,对于进一步认识固溶体及其性能和发展新材料是有一定意义的。


以上讨论了固溶体及有关问题。对于任何一种晶体材料,其性能总是决定于化学组成和结构两个方面,特别是结构敏感的性质,如力学性能、磁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及扩散等。固溶体正是在组成和结构两方面对材料的结构敏感性质起作用,因此,固溶体的性能往往和纯组分有非常显著的差别。
一般地讲,固溶体的强度随着溶质质点的浓度增加而提高。这一特点在金属材料中显得很重要,溶质元素使固溶体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叫做固溶强化,它是提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合金钢就是采用在钢中加入Mn、Si、W、Mo、Ni、V、Cr等元素形成固溶体来提高a-Fe的机械强度的。当然,强度提高的同时,往往使合金材料的脆性增大,塑性下降。对陶瓷材料而言,杂质往往偏析在晶界处,高温烧结时扩散进入晶粒,在距晶界一定距离范围内生成固溶体(具体固溶范围视不同体系而存在很大差异),起到强化晶界的作用。
固溶体对电学、磁学、光学性能等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如导电性能,各种不同的晶体类型其导电机理不同,因而,少量杂质的影响也不同。金属晶体的导电主要是自由电子的运动,杂质使晶格扭曲及产生结构缺陷,从而阻挠了自由电子的运动,电阻率因而增加,导电能力下降。但是,在绝缘材料或半导体中,杂质及缺陷的存在,一般都能使导电能力大大增强。如金红石(TiO2)是一种介电材料。但是,在还原气氛中,部分Ti4+离子变成了Ti3+离子,同时产生氧离子空位,结果就从绝缘材料变成半导体材料。如果金红石作为绝缘材料使用,上述过程应避免出现。但如果金红石用作电阻材料使用,那么,这一过程就是必要的了。ZrO2中固溶Y2O3,生成氧空位,可用作快离子导体。
另外,杂质质点都会引起晶格的畸变,组分中的缺陷则有利于质点在晶体中的扩散。所以,利用固溶体将可加速固相反应,降低烧结温度,还可以影响晶型转变等,如前面提到的ZrO2中固溶CaO、Y2O3等均可起到稳定晶型的作用。
从以上一些简单的叙述可以看出:固溶体是改善材料性能、发展新材料的重要手段。今后在一些有关课程中将会遇到一些具体实例,从中可以更进一步体会固溶体的意义。当然,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有些情况下,生成固溶体是不希望的,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条件正确应用这些概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