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连伟
张连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65
  • 关注人气: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韩赛收获很多

(2009-04-08 12:40:12)
标签:

张连伟

高尔夫

中韩巡回赛

韩国

体育

上个礼拜打完中韩赛以后,前两天回了老家一趟。时间过得很快,清明节一过,夏天就到了。对高尔夫球手来说,接下来就是一年里比赛最密集的时期。
 
从年初到现在,我一直都在调整去准备夏天的比赛。其实今年以来的几场球,我对自己的发挥都并不是太满意,包括上个礼拜在东莞的比赛。很多人打招呼,还有媒体朋友都说,老张,厉害,但正像我比赛后说的那样,并列第6不是我的计划,我到那里,确实是想打得更好,甚至拿冠军的。
 
从厦门回来以后,乐乐说我现在打球缺少一种斗志和必胜的信念,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包括在博客里也有朋友提到,我现在已经有些养尊处优,有一些对职业的怠慢,我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思考这些善意的批评。以前在博客里我也说过,我今年需要把主要精力重新放回到比赛中来。这几年我的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其他方面,比如尝试其他领域,比如培养青少年和下一代,我很想中国可以有更多年轻人更快地打出来,不过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归根到底还是一名职业球手,至少在场上目标需要更纯粹些,那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争胜。
 
最近我一直在调整,虽然比赛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但好的方面就是一场比一场打得好。在厦门我死活抓不下小鸟,到了东莞已经好了很多,虽然乐乐下来以后跟我说,按我现在的铁杆状态,如果能把那些两三码的推杆补上,我已经是冠军了,但我觉得,至少比上一场有了进步,这就是好事。
 
说到这里,要谢谢大家在博客里给我的建议,比如上一篇博客有朋友建议我脱了手套推杆,以及以前那位让我在切球时瞄准目标后两码的朋友,你们说的这些,我最近都在尝试,而且也有效果。其实我从打球开始,一直是习惯戴手套推杆的,就像我在东莞赛后对媒体说的那样,脱了手套,还需要时间去调整。
 
很多朋友问我,第一次参加中韩巡回赛,有什么样的感触。其实对我自己来说,我只是尽量把球打好,往小说是尽一个职业运动员的职责,往大说是不给中国人丢脸。这次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韩国人。这应该算是一个衡量中国和韩国之间高尔夫水平差距的机会,大家也都看到了,差距很大。我在东莞听说了,去年的两站比赛,在上海是20个人入围决赛,在韩国只有几个人,这次也不好,16个,而且最后前几名没有我们中国人。
 
很多人说,中国球手太没用,不争气,但你们也没有看到背后的东西。实际上我们和韩国人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从赛前来报到开始,中国球手就落后了。我在赛后说韩国人的胜利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他们有很好的教练,第二他们的前辈很强,把一些高尔夫精髓都传给了他们。而我这次看到的还有,韩国人整个团队和后援非常强大。他们的每几个球手会有相同的赞助商和经纪公司,而这些公司会派专人跟随,负责他们在比赛以外的一切事情,整个几十名韩国球手跟来这么一群人,又会组成一个很大的后援团,他们的球员整个礼拜都完全不用顾忌太多。我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看上去韩国人就像是把客场弄成了他们的主场。而中国球员并没有这样的团队在支持他们。高尔夫是个人运动,但个人的背后一样是团队的力量。
 
中韩巡回赛这样的赛事是很好的机会,我也从很多地方看到了差距,学习到了很多。这次比赛的前两轮,我和去年的上海站冠军裴相文同组,他从发球台到推杆都非常出色,挥杆动作也相当完美和流畅。后来和韩国的老朋友叙旧,他们告诉我韩国国内有一大批这样的球手,很明显即便只是拿新一代来对比,我们仍然有很大差距。
 
除了技术,韩国的年轻球手还有一点做得很好的是,他们很会在赛场上包装自己,比如他们在选择比赛服上很花功夫,这让他们可以在赛场上更能吸引眼球,当然也更能吸引赞助商的注意。我觉得,还是我说的,他们的教练很好,而且前辈的指引也功不可没,还有就是国内赞助商的鼎力支持。我们确实要思考和学习。我们总是说,中国高尔夫才20多年,和欧美的百年有差距,不过如果你不学习,再过二三十年,这样的话就说不出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