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话题--母婴性传播疾病

标签:
女性性传播疾病母婴衣原体梅毒健康 |
分类: 性与生殖健康文摘 |
主持人:警惕性病对母婴的危害
性病、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性病、艾滋病的发生率每年都有上升,性病是传染性疾病,国家规定监测8种性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性病主要是经性接触传播,但不要以为性乱就会有性病,性乱会增加传染性病的机会,同样,没有性乱的人也不一定没有性病,性病可在夫妻间传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如血液、母婴、间接接触传播。今天健康话题主要是谈谈母婴性传播疾病的防治。
什么是母婴性传播疾病?
母婴性传播疾病是指和性生活密切相关,使妇女在怀孕、分娩、哺乳期间经胎盘、产道、哺乳等渠道将母亲自身感染性疾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一类疾病。
常见母婴性传播疾病有那些?
常见母婴性传播疾病有:胎传梅毒、艾滋病感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单纯疱疹、尖锐湿疣、传染性肝炎(主要是经血行传染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什么是胎传梅毒?
值得注意的是,近6年来婚检人群中的性病人数年增长速度为66.72%,其中绝大多数为梅毒,而85%为隐匿性梅毒,患者本人全然不知,而梅毒是仅次于艾滋病对人体伤害最大的性病。它潜移默化,“蚕食”机体,危害健康,它可以传染给配偶,造成子代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等。但是,这种疾病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目前艾滋病母婴感染情况怎样?
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之一就是母婴传播,
艾滋病不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也是无辜儿童的“灾星”。全世界约有100万儿童,一生下来就不幸成为感染者,受到艾滋病这个“世纪瘟疫”的折磨。
在我国,艾滋病也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妇女感染者逐年上升,使得母婴传播快速增加成为可能,这对控制母婴传播、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构成严峻挑战。目前,全国约有5000名儿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
母婴传播的特点?
①宫内感染,胎儿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常呈弥散性,多发生在妊娠晚期。
②分娩时经产道感染,40%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妇的宫颈分泌物中可检测到艾滋病病毒HIV。从破膜到胎儿产出,超过4小时的婴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率高;
③产后感染,产妇乳汁中可检测到艾滋病病毒HIV,估计2000年后所有感染的儿童中30—50%是通过母乳喂养感染的。
孕妇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
如果孕期妇女感染了疱疹病毒,尤其是孕妇为该病毒的初次感染者,那么发生流产、早产、死胎的概率非常高,疱疹病毒可以侵害胎儿的神经系统、听力系统、呼吸系统等诸多系统,导致胎儿畸形,即使能正常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也很高,尖锐湿疣病毒感染不但给孕妇带来痛苦并与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生直接相关,而且感染胎儿或新生儿会导致其发生皮肤黏膜的乳头样增生。又如第二代性传播疾病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胎儿的健康等等。
孕妇感染衣原体的高危因素为:妇女在25岁之前开始性生活,近10年内妇女本人或其配偶有多个性伴侣,采取非屏障避孕,有衣原体感染的合并症(盆腔炎、子宫内膜炎、不孕、异位妊娠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共同感染。孕妇感染衣原体与孕妇年龄,在小于25岁妇女中,衣原体感染率为6.6%,提示孕妇年龄小于25岁是衣原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衣原体是性传播疾病的一种重要致病因素,主要通过性交传播。衣原体还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感染,包括在宫内的分娩时产道感染,也可在感染子宫颈后上行至胎膜,从而引起绒毛膜羊膜炎或羊水感染。衣原体可在胎盘中传播给胎儿。
传染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病毒一般不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极小,但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体血液、吸入羊水或受粪便污染可使新生儿感染。
乙型肝炎
孕晚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gAg+]的孕妇通常可以传染胎儿;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gAg+]者有3.5亿,而我国就有1.2亿之多,占全世界的1/3,在带毒者中约有25%的人,一生中将会发生慢性肝病。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生活接触性传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gAg+]母亲所生的婴儿,出生1年内将有25%-40%成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gAg+],在新婚夫妇中,一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gAg+],另一方未受感染,婚后2.25年,原来未受感染的一方,有52.6%发生了乙肝病毒感染,其中14.0%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发现男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gAg+],给予女方注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女方感染以及母婴的垂直传播;若女方是HBSAg(+),通过婚前卫生指导,告知其怀孕后进行乙肝“三阻断”可以有效地预防母婴传播,从而将母婴乙肝病毒感染率降低2/3。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全世界估计约1亿7千万人,在我国一般人群感染率约3.2﹪。经胎盘传播给胎儿,也可经母乳喂养和母婴密切接触而传播。国外文献报道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问垂直传播的发生率4%~7%。妊娠晚期患丙型肝炎,约2/3发生母婴传播,受感染者约l/3将来发展为慢性肝病,许多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在生后一年内自然转阴。
避免母婴性传播疾病发生的防范措施有那些?
一、减少高危性行为,一旦感染性传播疾病,应进行合理规范的治疗,在疾病治愈前采取正确合理的避孕和防止性伴间交叉感染的措施,目前临床发现安全套单纯的隔离阻断功能对性病的防御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对单纯性疱疹、尖锐湿疣、艾滋病病毒、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几乎无防范作用。如果性伴一方是感染者,在性生活时防止交叉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使用微生物杀灭剂。
二、感染性传播疾病彻底治愈前,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如艾滋病、单纯疱疹、尖锐湿疣、乙型肝炎等,应待病情稳定,或有可靠补救措施情况下考虑适时妊娠。
三、感染性传播疾病后一旦怀孕,可以权衡利弊,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适当的治疗方案,也可以适时终止妊娠。
四、产妇应回避可能在生产时造成的感染,选择相对安全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