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早时,听老辈说过“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懵懂间,也不知此梁园,何梁园。这回路过,却遇见真“梁园”。明知此梁园并非彼梁园,难辨彼此,也是哭笑不得。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唐时便与佛结缘,简称“禅”。以至后来即以禅城为别称,古时,佛山早为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竟能与北京,苏州,汉口相媲美而称“天下四聚”。与景德镇,朱仙镇,武昌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镇”。当然,坐落于此的梁园,难以脱身地并列“岭南四大名园”。
禅城梁园,透露出是岭南文人的典雅儒气。布局精妙,虽玲珑娇小,却能居岭南名园之首。追求那般淡雅自然的田园韵味,通灵轻盈,巧妙精致,一味岭南水乡诗境,亦称名园个中翘楚。梁园虽小,以石制奇,以奇取胜,素有“积石比藏书多”之说法。传说园中四百奇石,不求恢宏气势,只讲神态韵味。或单立,或累叠,以小见大,营造一派山川之奇伟。相较于其他名园,便有傲立鸡群气韵。折下岭南园林之桂冠,且自然自如,相视左右已没有比肩者......。
这清代岭南文人园林艺术的经典之作,梁园是佛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及九华,九章,九图叔侄四人,自嘉庆年间起,至道光近五十载时光,陆续建成。梁园之内主要以“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群组,错落其间。融合宅第,宗祠,园林为浑然一体,寄寓山水之间。寻隔世隐幽之静,享林泉流水之乐,映照出岭南古文人宁静致远的情怀......。这处梁氏宅园,其位于佛山市区松风路先锋古道,延伸至松峰路西贤里,及升平路松桂里一带。鼎盛时,占地面积多达二百多亩,几经兴衰,时至民国初年,一代名园已濒临湮灭,仅存几座破败不堪的建筑,残缺不全的一片遗址。八十年代起,开始保护性抢救,继而大规模修葺复建,现梁园方圆已达二万一千多平米,古苑新生亦有希望,名园重光已成现实。
这是五月鲜花盛开时节,走到园前花团锦簇的广场。一眼看到这岭南风韵,广府文质的“梁园”门庭,雍容华贵,气宇轩昂。一脚进去,沿着娇红绿软,色彩斑斓的花径通幽,首先来到部曹第,佛堂及梁氏宅邸群落。座座深宅大院,砖雕石刻,尽皆岭南风貌。青砖小巷相隔,穿行其间,没有望族名家那般横豪威严,更像游走于古老村庄的幽巷坊间......。每一座高墙深院里,都分别典藏了梁家的诗书名帖真迹,奇石宝玉。一帧帧文品皆有来历,一块块奇石都有故事。时隔百年,依然书香余韵缭绕......。漫漫走过一遍,令人饱薰文风,大开眼界。
紧挨着是刺史家庙,这座气派庄重的祠堂,融汇于精致小巧的园景中,格外凝重肃然。这般园林中罕见的布局,足见主人的别意与用心。复出时,可至“船厅”小憩,这似泊于柳荫水畔的亭阁,四面镂空,雕花窗棂,周遭景物尽收。听鸟语蝉音,宁静而悠然。隔岸有“荷香水榭”,观鱼赏莲,自有一番清趣......过二道门,进了群星草堂,这里有草堂,客堂,秋爽轩,半边亭和后花园。庭院通透,回廊穿引,树荫蕉影,小桥水韵,这精妙格局,据说借鉴于《西厢记》的意境,融入了文人彬彬情怀。真是:几处园林都入画,满庭花香尽能诗.....。
上飞檐,下倚墙的“半边亭”,出花园门,便是后院水泊一泓,过了小石拱桥至对岸,那是汾江草芦。这里既有潺潺流水,且有碧波荡漾。湖面,成群锦鲤悠游,时隐时现。水边蒹葭葳蕤瑞,轻轻摇曳。湖心石,出自主人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的创意。遥望一柱奇石伫立,犹如水上有仙山。几只白鹅,一对鸳鸯戏波凫水。倏忽,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意境瞬间毕现......。
沿着柳岸成荫的水畔石径,走近了韵桥。远看这造型典雅优美的廊桥,不经意地散发出美人的气韵。移步即景,每一个角度,都宛若一幅文人墨画,缓缓前走,拾步迈上这画廊拱桥,恍惚走进了天境“仙人桥”......。站在廊桥中,都不忍走开。望着这湖面,浮莲花蕾含羞,绿萍返青吐蕊。时不时有轻蝶飘飞,蜻蜓点水,一阵微风吹皱满池碎影,渐渐地随景入画中。
沿湖边小路迂回返出,那浓郁下的石舫亭,仿佛白色蓬船停靠水边。亭下三两老叟闲钓,虽简且小,但也有颐和园里,昆明湖上石船舫异曲同工之妙。这边有翠竹掩映的小石牌楼,上镌刻着“兰桂腾芳”四字。园中另角,缚紫为扉,列柳成行,松竹寮则是一片岭南田园风韵。可惜维修中,不得入内一游。慢慢走出这一片幽静,心底不禁惊叹这园艺妙焉。明明几步之遥,咫尺之间,那头车水马龙,喧闹纷扰。这边宁谧清寂,幽深静美,宛若隔世仙境......。
2021.4.21 游后随写于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佳宁娜大酒店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