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再凝望天上的月亮
文/紫荆之挚
又要到中秋了,圆圆地月亮将托着千万家亲人的思念,缓缓走来,平静似水,温情脉脉。银色无边,尽撒向大地,洁净身形,编织出人间万般情结。
孩提时,急盼望着中秋节到来,过了前半年,从五月开始盼起。因为只有到中秋这天,奶奶才会在院子里,摆上各种各样的“贡品”,燃上香柱,再对着月亮磕过几个头后,才让我们几个馋嘴的小猫儿,开始动桌子上费力凑足的各种水果,那些核桃、红枣、葡萄、苹果、梨、栗子,印象深极了。月饼放得多一些,要全家人都能尝到一些。父母张罗的倒不要紧,都听奶奶的。
我对爷爷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只在心里唱“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一块月饼一片心呐……”很喜欢那首歌,还怕勾起奶奶的心结,所以说,儿时的中秋节是那首不敢用力唱的歌伴着走过来的,那时的月亮比任何时候都清亮、听话,我走到哪它便跟到哪,它,还能听懂我说得话!
一天天地长大着,知道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年的中秋,远在几百里外的我,因学校只放了两天假,没来得及回家。在中秋节到来的前一天,收到了一个同学的父母为我带来的水果和月饼,我真是很兴奋啊!原估计自己到街上买一二块月饼就行了,谁知……很高兴地和没有回家的同学一起过了唯一一个没有在家的中秋,尝到了家里捎来的思念,在异乡感受到了亲人们送来携带着体温的暖。
那年的月饼真好吃……
只知道,月亮很圆很亮的我,很久以后,听说了,那年中秋的月饼……
一段鲜为人知的平常事,却永久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爷爷在父亲十几岁的时候,过世了。父亲从小就做了家里的柱子,书读得不多,头脑机敏,除了种地,学到百般手艺,做过木工、打过铁、做过砖瓦、卖过芝麻烧饼、还会熟练地把羊用刀子分解开来,奶奶说:“艺多不压身”。
他们压根做梦也没有想到过,我会爱上学习,还能走出这个山旮旯儿,还会拥有让人羡慕的居民户口,还能去城市上学,还能有个工作,总之,用他们的话说,是端上了公家的饭碗。在这之前,平时,照样该做什么,还让我做什么,只要我不学习的时候就安排好了我的“工作”,等到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知道,我的农村户口变到了城里的时候,父母脸上的笑是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从那天开始,我成了他们的骄傲。
也就是,那一个中秋节,我写了封家信,只有二天假,几百里的路途,决定不回了。
父亲听说了,早早地买好了要捎给我的月饼和水果,期待着,万一有人往那个城市去,好捎给我,不能错过!
我从没有想过,那件看起来非常普通的事,对于一辈子做农民的父亲来说,竟是个很难解决、很难解决的问题。那时候,我们当地的汽车,还不是很多。来来往往的,除了“官宦”人家的公车,私车很少。恰在此时,有人要求父亲帮忙把准备十五吃的那只羊弄一下,好在过十五的时候能吃到,因为父亲能做好这个事情。且还听到那个人顺口说道,要到我所在的城市去一趟。父亲听到最后一句,本是闲话的话,高兴极了,似乎得到了什么重大奖赏,和那个“做官的”请求,“我帮你,你也帮帮我”。
要给他的女儿捎一些,中秋节家家要吃的月饼,很近,不用太烦你,也是顺路。那个人很爽快地,答应了。父亲的心如怒放的山花般灿烂,在忙了整整一个上午后,顾不上做别的事情。只想着,只要心爱的女儿能吃到家里的月饼,哪还觉得累呢!
高兴了一个上午后,当那个人来取父亲为他做好的羊肉的时候,却“面带愧疚”地说,他们的车子已经走了。没有时间、没有来得急给我捎东西。这明摆着的事情,父亲再也控制不住怒火,将忙活了不知多少时间的羊肉一用力,抛上了我家的房顶!
父亲生气了,他发多么大的脾气。终归,是一个天底下最普通不过的人家!父亲,该是一颗心被踏伤了的感觉吧!非一般的劳碌,却换不来些微的“回赠”,此时的几百里地竟有了看天的远。亲情被无情地挂在枝头,任秋风摇曳,伸伸手触不到,看在眼里,心会攥成个疙瘩!
劳动在此时多么“廉价”!地位和贫富的差别再一次地被分了层,露出了原始的色泽。那只羊飞到了我家的房顶,我没有看到,但想像得出,父亲紧聚着、展不开的眉头,欲罢不能时揪心的脸庞,父亲的心,一定滴血了。
第二天,幸好一位同学的父母要去,才让父亲的心得到了宽慰。
在父亲心里,要送去的,是中秋圆圆的月亮啊!
从知道这件事情的来拢去脉起,在心里记下了,永远记得自己在黄土地上深深扎着的根。不管将来,世事如何变迁、荣华怎样地覆盖,一定记着用心对人,用心平等地,对每一个和自己接触过的人。在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上,好好站着,用一颗最平常的心,去活……
每到中秋,依旧还是会想起那只会飞的山羊。心仍会痛。不例外因了痛,过早地明白了什么。
再到中秋,再不肯,背古人咏月的诗句,再不凝望天上的月亮,再不想像嫦娥奔月的娇容。只看着父母的双眼,眼中的月亮,比天上的那个,不知,要明亮多少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