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冬天下了四十多场雪。直到现在,依然不是最后一场。
去年冬天,每天放学犇犇都和多多、炀炀在幼儿园楼边一个雪堆玩儿雪。那是他们的地盘,不允许别人进人,也不会因为有更好的地方而转移。当然,有时也会被大班的小朋友占领,他们几个小嘎豆却没有害怕,而是勇敢地反击。其实他们还不会玩儿什么,无非就是在雪堆上爬来爬去,弄个小雪块儿抢来抢去。但无比认真。
多多奶奶很有办法,用套袖把孩子的鞋和裤子套在一起,这样既保暖又不会灌雪。妈妈也给犇犇弄了一个厚厚的腿套和小手闷子。几个孩子经常玩儿得热气腾腾,那一冬天也没有感冒。

再开学的时候,雪堆都化了,幼儿园院内也不让小朋友逗留了。于是活动转移到了园外。
雪只剩薄薄的一层了,还混了很多泥巴,于是,又开始和泥了。当然,这应该是他们第一次和泥巴。
起初,只有犇犇、多多和炀炀。他们是雷打不动的小组合。后来,又加入了小班的静静,大班的丹丹姐姐,以及比他们长得都小、年纪却不小的条条。

星期五的晚上,风很大,人很齐。在幼儿园旁边的一块小空地,孩子们开始玩儿了。可现在实在是没有雪了。挖一铲是泥巴,再挖一铲就是水了。
开始的时候,丹丹还拿着贴纸准备给弟弟妹妹们分,可不知不觉也加入了进来。
开始的时候,家长还认真地告诉小朋友,不要踩泥巴,不要弄脏衣服,不要把泥水甩到别的小朋友身上。

后来,小朋友们的手上身上已经都是泥水了。家长也早就放弃对他们的约束了,随便玩儿去吧!
一群孩子在一起就是可爱而生动,大人肯定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感动。孩子偶尔的小矛盾也变得如此必要。
看到一排孩子,高矮不齐、胖瘦不一、有哭有笑、花里胡哨,会自然联想到类似“那些年”的画面和情绪。

犇犇总是喜欢骚扰女生,把丹丹的衣服弄上了泥水,把炀炀的脸上弄上了泥水,吓得静静也不敢再靠近。
以前不敢和小朋友玩儿的犇犇,现在也很容易地就与陌生小朋友打成一片,甚至主动袭击人家。
其实犇犇是喜欢这些小朋友的,喜欢得不知道怎么表达才好。
现在的孩子太孤单了。家里那么几个人可能还没有耐心陪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玩儿都很难得。
现在的孩子太寂寞了。除了那些电动的玩具,都不知道自然里还有那么多事情很好玩儿。

犇犇的布棉鞋早已经吧唧吧唧踩在了泥坑里,手上溅了泥水擦不掉,自己又感觉不舒服,似乎怕弄脏衣服似的,于是撸胳膊挽袖子。
丹丹手里的贴纸也迸上了泥点子。还没发给小朋友呢,有点儿不知道所措,不过丝毫不影响心情。
异常淘气的条条对犇犇的骚扰和袭击总是没有异议,甚至很配合。每次说拍照,也总能做出出人意料的表情和动作。
平时不爱拍照的小朋友如此认真地摆姿势。那一瞬间,世界上最美好的表情绽放在他们天真的脸上。

想来犇犇的生活也许是平淡而枯燥的。平时上幼儿园,周末两天除了下午睡觉,上午也很少去过什么太好玩儿的地方。没有过长途旅行,没去过什么幼儿活动场所,也没参与过什么社会活动。
也许,唯一自由而快乐的时光便是放学后和小朋友们尽情玩耍。可是,东北的冬天又如此漫长。好在,这个冬天带给犇犇很多玩耍的机会和快乐的记忆。
想必,周围很多小朋友的生活也大抵如此。城市的孩子对自然的接触简直少得可怜。有玩儿雪、玩儿泥巴的机会,又正好有要好的朋友,那就随便去玩儿吧。衣服脏了怕什么,小脸脏了怕什么,小朋友吵架了又怕什么。显然,比起他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他们玩儿得还远远不够规模、不够专业、不够肆意、不够尽兴。
或许多年后,他们看到这些照片,会无限感慨那已经模糊的黄昏的光线,那已经飘散在各地的童年的伙伴,那散发着早春味道的亲切的泥巴——被他们深深地记得又渐渐地遗忘,依稀驻留在离家不远的那条小路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