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早教课走线唱名字做实验玩具 |
分类: ❀-成长花絮-幼儿-❀ |
昨天,是犇犇参加的第10次早教课,从头到尾,是表现特别好的一堂课。想起第一次课时犇犇的害怕和拘谨,第二次课时的大哭而逃……真是又感慨又欣慰。
早教班的科学课大致可分为五项活动:第一项是随着音乐边边沿着线走边做些动作,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进入课堂氛围。第二项是唱名字,让孩子能够面对大家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让小朋友和家长们熟悉起来。第三项是老师做些小实验,让孩子观察。第四项是孩子自由活动,自己动手做相关的实验或者选择一些感兴趣的玩具。第五项是一起做做动作跳跳舞或者做小游戏小比赛。
走线这一项,犇犇起初说什么也不肯和那么多的大人小孩儿一起走,总是让妈妈抱着走,无论如何都不肯下来,似乎看着那个场面就有些恐惧。直到有一次妈妈请老师劝犇犇下来,老师拿出一个绿色的小纸条给犇犇,犇犇当时受宠若惊,就下来走了,不过还是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回家后妈妈反复说犇犇表现好,所以才会得到老师的奖励,犇犇似乎也受到鼓舞,终于可以拉着妈妈的手跟着走了。慢慢地犇犇也能跟着捡小球、放小球,伸伸胳膊做动作了。直到昨天,刚开始上课时犇犇很自然地站到线上,跟在老师的后面比较自然地走着,在妈妈的督促下跟着做动作。
唱名字这一项也许是犇犇最喜欢的。可是刚开始的时候,也是犇犇最为害怕的。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让小朋友走到前面向大家问好,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还有自己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并选个动作让大家欢迎。起初,犇犇不肯去老师那儿,只是不得不在妈妈这儿回答一下自己的名字。后来,妈妈领犇犇去老师那儿,犇犇能勉强面对大家了,可是不肯好好回答老师的问题。回家后,犇犇有时会突然想起某个小朋友的名字,很高兴地唱欢迎的词。于是妈妈就反复训练,犇犇练得很好。再去早教课时,妈妈把犇犇推上前面,犇犇终于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自己的名字,是男孩儿,还能郑重地说一声:“大家好,谢谢大家!”直到上次,课前妈妈问犇犇能不能给大家唱个歌,犇犇说能。妈妈就和老师打好招呼。老师问完问题,说:“李不言想给大家唱首歌!”,犇犇就唱起了“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刚一句,因为紧张就忘词了,但大家还是掌声热烈,犇犇很高兴地回来了。昨天,犇犇说还要唱歌。妈妈叮嘱犇犇回答问题时大点儿声。当老师叫到李不言时,犇犇很迅速地一边小跑一边大喊着:“到~~!”洪亮的声音把大家吓了一跳。接着犇犇很大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妈妈说李不言还要唱一首歌,老师问犇犇唱不唱,犇犇就又大声地唱起了《北京的金山上》,似乎一点儿也不紧张。当最后唱完“巴扎嘿”时,掌声雷动,大家很震撼,犇犇充满自信和快乐地扑向妈妈。
以前老师做实验时,犇犇总是两眼发呆,或者左一个右一个的哈欠,嘴里还埋怨着“困了!”。自己玩儿玩具时,犇犇似乎也总是很有顾虑,如果喜欢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占有了,就很委屈的样子,自己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更是眼泪在眼圈儿转。还总是忽然就要求出去、回家了。
最近,犇犇渐渐能够认真地看老师做实验了,妈妈在下面时不时地问犇犇,犇犇都能准确地回答老师在做的事情。自己玩儿玩具时,犇犇最喜欢漏斗倒米那一套。上一次,犇犇玩儿着玩儿着想上厕所了。妈妈带他出去,以为看见了门口等待的奶奶犇犇就该不回教室了。谁知犇犇看了一眼奶奶,话都没有说就着急地跑回教室,一边推门一边说:“漏斗还在不在了?”看到漏斗没有被动过,非常满足地扑了上去。昨天小朋友们先把漏斗拿去玩儿了,犇犇看着也没有感觉伤心,只是有些期待,但还是心态很好地跟妈妈说:“你看,那个小朋友把米都弄洒了!”似乎有一点儿幸灾乐祸。妈妈说:“一会儿你玩儿的时候可要小心。”犇犇同意,过一会儿,轮到自己玩儿了,果然很谨慎。有小朋友要来和犇犇换玩具了,犇犇不情愿,妈妈说服犇犇,让小朋友换走了漏斗,犇犇也爽快地接受了。即使是肚子疼上厕所又回来,犇犇也没有吵着要回家。做游戏时,尽管犇犇和多数小朋友一样很茫然,不肯和旁边陌生的大人拉手,但还是能够面对着,不再像小猴抱着大树一样缠在妈妈身上。
其实,即便是去早教班的态度,犇犇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的时候,在车上犇犇一会儿就喊一遍:“不去幼儿园,回家!”后来,犇犇即便知道是去早教班,也发泄似的说:“去姥姥家,去姥姥家!”“去姥姥家”就成了不爱去早教班的代名词。昨天之前的两次,犇犇知道是去早教班而没有说什么,一路比较安静。昨天起来,妈妈说要去幼儿园,犇犇几乎很兴奋,没到点就吵着要去幼儿园。大家都习惯了把早教班叫作幼儿园,以便让犇犇对幼儿园有着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最近几次,上完课犇犇还在那里玩儿一会儿,不像从前,看到身旁哪怕有一个小朋友也会立刻躲得远远的,现在可以比较自然地玩儿自己的了。课间,能够在妈妈的提醒下,和老师问好,主动去拥抱老师,和小朋友握手。昨天,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小纸条,上面是“父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妈妈告诉犇犇保存好了,见到爸爸时给爸爸看。下课了,犇犇在大厅吃苹果,看到爸爸来接,先扑向爸爸,然后马上想起什么事似的,跑向妈妈,要下小纸条,乐颠颠地去送给爸爸了。好有大孩子的感觉!
其实,让犇犇去早教班从来不指望他能够学到什么所谓的科学,只是希望他能够变得大胆一些,自信一些,能够正常地和小朋友交往,为幼儿园做个准备。没想到,10次课以后,犇犇已经表现得这么好,成了班里最为突出的孩子。犇犇上课时从不乱动,也不像别的孩子随意躺着、趴着、去摸老师的东西,老师们都很喜欢犇犇。在小区里,犇犇也不像以前那样,见到小孩儿就烦躁就躲,而能够正常地和小朋友握手、说话。
也许早教班只是提供了一个形式,孩子们也只是按照逐渐习惯的这些形式来重复,但毕竟还是锻炼出了犇犇的自信和开朗。或许也是犇犇在渐渐长大吧。不管怎样,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