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犇犇一岁半了,人见人爱的年纪。前天称了下体重,23斤。至于个子,以前站在镜子前面的石台前,很轻易就能站着钻进去,现在已经高出一大块了,连犇犇自己都知道,照镜子时要猫着腰了。
一岁半的犇犇不高也不重,看起来还感觉有些胖乎乎的,常常吃手,还要抱抱,更加依恋毛巾被,常常叫它“毛毛”或“被被”。许多情态还很幼稚,心智却很成熟。

犇犇在外面常常要人抱,不爱自己走,也不和小朋友玩儿。在家里却很活跃,“银牛遍地走”,一刻也不闲着。还时常学电视里跳芭蕾用脚尖踮着脚走路。
犇犇每天都要或多或少地反复看他的儿童歌曲。这些歌曲里犇犇能理解的越来越多。他会挑些喜欢的停下来手里的事,让妈妈把遥控器“高高(放下)”,高兴的时候还会按下他的小琴,找些更快节奏的音乐跳舞,当然,周围还有谁都要一一拉起手要大家站起来和他一起跳。
犇犇认识挂图上的很多水果、动物还有那些对他来说有些陌生的东西,心情好的时候愿意被考一考。
犇犇喜欢扔东西,水杯扔坏了好几个。还喜欢玩儿球,把球一个个地扔到远处。爸爸妈妈给犇犇买了儿童羽毛球拍,犇犇非常喜欢,可是他只喜欢看别人打,自己不会,也不愿意学。
每次犇犇都会把玩儿过的东西收起来,出门前一定记得把东西放回原处,关好电视。
有时妈妈会给犇犇讲书,还是一岁以前那些,而犇犇几乎都能听懂了,所以讲书的过程就多了许多安静的快乐。

犇犇学会标志性的耍赖了,发脾气的时候、不顺心的时候,会抻着脖子咧着嘴假哭。如果谁说“不喜欢犇犇了”,犇犇就会做出这个经典动作。改说“喜欢”,马上复原,若无其事。
犇犇喜欢炫耀一小下。来客人的时候,主动拿出小琴跳舞,拿出挂图等待被考,拿出球扔来扔去,欢乐无比。
最让人欣喜的是,犇犇似乎迎来了所谓的语言爆发期。他愿意跟着学一些事物的发音,也突然就会自己说出一些事物的名字。许多两个字的名称他都说成一个字,比如“蘑菇”是“菇”;应该一个字的又自己说成两个字,比如“被被”。当然一般的日常事件犇犇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了,也可以做简单的问答,如:
“你叫什么?”“杯杯(犇犇)。”
“你属什么?”“拗(牛)”
“你要去哪儿?”“玛玛(说的时候特别用力,脸都憋红了,声音充满强调感,有别于妈妈)”
“做什么车去?”“啊达!(捷达)”
“要吃什么?”“嘎嘎(干干儿)!”
……
没有人教,犇犇自己懂得了“大”、“小”的概念,看到大球说“大”,小球说“小”。也认识了基本的颜色。
这几天,犇犇还是没有逃脱变天带来的一场小感冒,流鼻涕、难受,于是哭闹。而令人惊叹的是,犇犇每天都主动吃药,比吃饭还要积极踊跃,大口大口地。真是想不明白,或许因为在他没有接触过饭食时就吃过这种药,对它有着熟悉的味觉吧?不管怎样,几天下来,犇犇已经好了。

犇犇有时很听话,有时很吵闹。但是妈妈感觉,当孩子特别吵闹时,不要马上批评他、给他讲道理,那些“揍你了”、“别动”、“过来”、“妈妈生气了”之类的话在那种时候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安静下来,然后再给他讲道理,他才会接受。即便一次两次可能没有什么效果,三番五次他还是会懂的。孩子哭闹的时候,其实心情很糟,如果大人在恶劣的情绪下,愿意再继续听别人的批评和斥责吗?
犇犇长大了,需要有人和他玩儿,而不是简单地看着让他自娱自乐;玩儿的过程中尊重他的选择和兴趣,分享并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他非要他怎么做。
尽管很多时候他会把东西弄得很乱,但对于大人来说,无非就是多收拾一下。其实我们制止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错了,只是因为带给我们一些麻烦而已。将心比心,也许才能走近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