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哲理(爱是挣的,不是争的)
(2014-03-22 09:05:38)
标签:
杂谈 |
人的大脑,结构相同,思路却往往截然相反;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结果甚至大相径庭。人的成长环境有别,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风家教的熏陶迥异,思想观念当然就不尽相同,其秉性自然也千差万别。
有的人,你对他好,他会对你更好。这是人性的优点。而有的人,你对他越好,他视你为软弱,越不把你放在眼里,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跐着鼻子上脸”;相反,你强硬起来,他反而没了脾气。此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欺软怕硬是人性的弱点。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脑子不好使的人,往往更容易走极端,更容易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辩证地看待事物,一分为二地处理问题,不以偏概全,不以点带面,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具体行动时,往往会犯迷糊。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有的人喜欢念别人的好;有的人容易记别人的错。念着别人的好,常怀感恩之心,常思报恩之情,自然为厚道之人;记着别人的错,甚或把别人的小过失看成大错误,忌狠在心,视为仇人,势不两立,此乃小肚鸡肠,缺乏气度,实不可取。既然你不是慈禧老佛爷,没有进退有度、收放自如的手段,做不到“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世不痛快”,那就不如索性不去斤斤计较,自寻烦恼。“冤家宜解不宜结”,树敌太多,人生之路必然会越走越窄。
逞强好斗是生活之大忌。无论关系多么密切,哪怕是至尊至亲、兄弟姐妹,尽管血脉相连、手足情深,如若经常争吵闹别扭,也同样会结怨伤感情。更何况外人呢!
人,通常容易犯一个带有共性的错误,那就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即夜郎自大——特别是年轻人——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是许多过失的祸根。
评价一个人,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区分。好、坏只是相对而言,非好即坏,那是小学生的评判水平。再优秀的人也有缺点,再尖刻的人也有长处。孔子是圣人,不喜欢他的人却大有人在,不然,他的周游列国计划就不会以失败而告终;秦侩是奸臣,却有三个好朋友,即王氏、万俟卨(莫棋谢)、张俊——在岳飞墓前下跪的,就是这四个人的塑像。人各有志,谁是谁非,自有公论,最好让时间去检验,让历史去评说。
真心对你好的人,会处处为你着想,把你的亲人当亲人,拿你的事比自己的事还尽心,对你来说,这当然是好人了,这样的人有吗?如果有,值得一生珍爱!反之,做事一意孤行,不在乎你的感受,不顾及你的脸面,不考虑你的影响,这种人,自然不受你的待见,但是也不能说人家就是坏蛋。各人有各人的做人原则,各人有各人的处世方法,各人有各人的目的追求,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强求统一。
在这个世界上,遇事总一心一意为你着想,总站在你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人,就是有,也只是你的母亲,除此之外,再无他人。不管你犯多大的错,母亲都会原谅你,绝对不会忌狠你,永远都不放弃你,一如既往理解你,全心全意支持你。
要不,怎么能说“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呢!
母爱究竟有多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人生有许多爱,除了母爱源于天性,其他的爱都是挣来的,而不是争来的。
“挣”与“争”,区别不大,相去甚远;倘若把功夫用错了方向,使反了劲儿,结果当然事与愿违,出力不讨好。
有的人不明就里,本该去挣,却非去争;争来争去,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争没了友谊,争没了亲情,争没了缘份,争没了面子……
面子,俗称脸。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文化就是“面子文化”。因此,中国人特别爱面子,甚至认为面子比生命还重要,民谚“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真实写照。现实生活中,你若给他留面子,他会倍加感激;否则,你若失了他的面子,他可能与你动拳脚,甚至会跟你拼命。因此,一味争强好胜的“面子文化”,似乎只能算作糟粕文化,并不可取。
拥有的少,不见得不幸福;索取得的多,肯定会不快乐!这就是辩证法。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在“挣”字上多下功夫,别在“争”字上枉费心机。
挣是明智之举,争是愚蠢行为……(刘丙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