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医改的方向是公益性非市场化
在今年的“两会”上,医改和医患关系成为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关于医改和医患关系的话题,仁智互见,莫衷一是。而仲南山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问题在于体制。不要说什么医药分家等等,这都不是主要的,现在最主要的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哪里,公益性的改革方向是更好地向公益性方向发展,而不是越来越向市场化发展。”
我认为,仲南山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医患关系紧张等各种矛盾的根源,以及医改的正确方向。
医院本来是公益机构,应该具有公立性、公益性,而我们却将其推向市场,让其搞自负盈亏。于是,医院变成了企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走向市场自然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必定要在增加产品质量、扩大产品销售、提高产品价格等环节上下功夫。可医院走向市场,靠什么赚钱?靠什么追求效益最大化?病人就是那么多,靠增加病人提高效益显然做不到。怎么办?医院只好自己想办法,只好增加病床、多看病人、提高医疗器械的利用率等等,于是,过度检查、过度医疗、过度用药,甚至“见死不救”等行为必然成为普遍现象。可以说,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伤医事件频发,都是医院越来越市场化导致的恶果。
有人建议降低民营经济进入医院的门槛,搞什么市场竞争,提高医疗机构的市场化程度,这样能够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想法很美好,未免太天真。民营经济进入医疗机构,不是来做慈善的,是来赚钱的,“不是为发财,请我也不来!”在病人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指望民营经济进入医院来改变现状,简直是天方夜谭。我认为,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只会添乱,只会加重病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正确的做法,是采纳仲南山先生的建议,改进医院、特别是大医院的公立性、公益性,像许多国家一样,医护人员的工资由国家支付,而不是由医院自己想办法解决,医生不用考虑多用药、多看病人等问题。这样一来,所有矛盾必将大大缓解。反之,医院的市场化程度越高,社会矛盾、危害程度就会越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