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写对联

(2008-11-29 21:45:03)
标签:

文化

    上级工会征集对联,同事小N写了几幅,拿来让我修改。严格地说,小N的对联只是上下句字数相等的标语口号,不能算作对联。那么,什么叫对联,对联应该怎么写呢?

    对联,俗称对子,古称桃符,宋代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就曾写过一首关于新年人们争先恐后贴对联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争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桃符就是现在所说的对联。

    对联是在律诗的基础上衍化、发展起来的汉字所特有的一门艺术形式。因此,写作或欣赏对联,必须懂点律诗。每首律诗的中间四句,都是两幅对仗工整的对联。绝句中也有一幅对联,甚至通篇都是对联,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两幅绝妙的对联。

    值得指出的是,律诗讲究平仄变化,在一句中要平仄交替,在对句中要平仄对立。(平仄即平声和仄声,简单地说,汉语语音中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对联虽不像律诗要求那么严格,同句中可以不交替,但在对句中却必须要求平仄对仗,词性对仗。这样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用杜甫绝句中的前两句为例,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有人可能会问,白鹭的“白”字是平声,按平仄规定这个位置的字应是仄声,岂不失对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律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所以,有时候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字的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有时候可以适当灵活些;但是,第二、第四和第六个字却必须严格分明,马虎不得。这是平仄对仗。再看词性对仗。“两个”与“一行”,是数量词相对;“黄鹂”与“白鹭”,是名词相对;“鸣”对“上”,动词对动词;“翠”对“青”,形容词对形容词;“柳”对“天”,名词对名词。可见对仗是十分严格的。

    再看前些年本人写的一幅自嘲式对联,对仗是否公正,请君自己揣摸吧。“一双大脚走南北,两只小箱装东西。”后来觉得立意还不够高,便又添了些字儿,使其容量更大些,意义更深些,于是就变成了:“一双大脚走南北遍修铁路达八方,两只小箱装东西广架桥梁通四海”。这样便没有了自嘲的味道,而有了积极的含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