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灵鼓瑟

(2012-09-09 10:34:56)
标签:

杂谈

湘灵鼓瑟
http://b11.cnc.qzone.qq.com/ac/b.gif
       湘灵鼓瑟是一个凄美的典故。传说大舜帝南巡,死在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南下寻夫,在悲恸之下投湘水而死,化为湘水之神,是为湘灵。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四千多年前,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后来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二女便在君山泣血而死 。
       鼓瑟源于屈原的《楚辞·远游》。《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 洪兴祖补注:“此湘灵乃湘水之神,非湘夫人也。”一说,为舜 妃,即湘夫人 。《后汉书·马融传》:“ 湘灵下, 汉女游。” 李贤注:“ 湘灵 , 舜妃,溺於湘水 ,为湘夫人 。” 鲁迅 《湘灵歌》:“ 湘灵妆成照湘水 ,皎如皓月窥彤云。”
       钱起,唐朝人(约715或722-约780年后),字仲文,吴兴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钱起有《省试湘灵鼓瑟》,诗云: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从诗题“省试”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试帖诗。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扬湘灵善于鼓瑟,那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萦绕耳边。  
       接着,诗人展开想象的羽翼,伴随着仙乐,往返盘旋。那瑟曲,是多么动人心弦呵!它首先吸引了名叫冯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来。其实,冯夷并没有真正听懂在美妙的乐声中隐藏的哀怨凄苦的情感,这种欢舞是徒然的。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的心意的,这当然包括汉代的贾谊,和历代被贬谪南行而经过湘水的人,他们听到这样哀怨的乐声,怎不感到十分难过呢!http://qp.qq.com/cgi-bin/cgi_imgproxy?url=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4/10/12/13/121395156d0g214.jpg&size=0
  你听,那曲调深沉哀婉,即使坚如金石也为之感到悲凄;而它的清亢响亮,可以传到那无穷无尽的苍穹中去。
  如此优美而哀怨的乐声传到苍梧之野,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都惊动了,他也许会赶到湘水上空来侧耳倾听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竟会受到感动,越发吐出它的芳香来。
  乐声在水面上飘扬,广大的湘江两岸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寥阔的湘水上空,都回荡着哀怨的乐音,它汇成一股悲风,飞过了八百里洞庭湖。
  中间四韵,诗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        
       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旧唐书》记载:钱起少聪敏,承乡曲之誉。初从计吏至京口,寓客舍。偶以夜月闲步,闻户外有行吟声,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凡再三往来。开门觅之,一无所见。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就试粉闱。诗题乃湘灵鼓瑟,思结句不得,即以客舍所闻句成之。主文李暐击节称赏,谓有神助,遂置高第。
http://b11.cnc.qzone.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