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观察】正在“失去”的孩子

(2012-03-21 22:36:51)
标签:

育儿

德国

商店关门法

习惯成自然

空巢老人

分类: 教育笔记

 

朋友的女儿4岁半,已经是个大忙人,报了幼儿园里的兴趣班,又要去学芭蕾舞、上英语早教班……最近朋友做了一个小手术,当天晚上我去看她,发现她一个人在家休息。原来老公把她从医院接回家后,就急匆匆送女儿去早教班了,22点下课了才能回来。我很不解,这种时候少上一次课又何妨?朋友答曰:为了让女儿学会坚持。

用这样的机会来锻炼孩子的“坚持”,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孩子应该面对的困难,是诸如刮风下雨、多次失败甚至小恙,而不是置亲人的痛苦于一旁去专心学业。朋友或许觉得,那么点大的孩子,就算留在家也帮不上什么忙。其实,她是小看了孩子的能量。只要给孩子一些鼓励,孩子是乐于鞍前马后的,而且比起照顾“生病”的玩偶,孩子获得的是真实的成就感。

此时,爸爸如果选择留下来照顾妈妈,对孩子是很好的言传身教。因为幼儿期的孩子,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爸爸的悉心照料,能让孩子学到如何照顾病人,如何呵护亲情,甚至还会影响她将来的婚恋观。而这种时候选择送孩子去上课,给幼小心灵留下的是两颗不良的种子:一是学习最重要,二是我的事最重要。

因为学习最重要,于是连孩子为亲人奉献爱心的机会都剥夺了。这样的爱看似伟大的付出,其实播下的根苗已营养不良。需知,爱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教养方式,孩子养成的是“人人爱我,我爱自己”的习惯。等到孩子习惯成自然时,往往已进入叛逆的青春期,父母想要纠正,换来的却常常是亲子冲突。

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更是高达56.1%。其中相当一部分子女,即便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城市,也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疏于对父母的照顾。许多父母或许困惑:为什么自己能培养一个精英,却“失去”了一个孩子?这个“因”,可能在她4岁半时就已种下:如果她今天可以因学业而不陪伴病中的妈妈,那将来,你就不要怨她以工作忙的借口,不来探望父母。

重视家庭、珍惜亲人,在这方面,德国人堪称典范。德国法律甚至规定,周一至周六晚八点前,商店必须打烊;而周日不营业,因为这是一家人相聚的时间。要是没有这《商店关门法》,德国的GDP上升是肯定的。但德国人认为,与其让商店熙熙攘攘,不如让一家人在灯光下相聚。如果学业是孩子的GDP,父母是不是也应学会,让孩子为爱“打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