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吉林雾凇岛雾凇丫丫摄影 |
题图:吉林雾凇岛。
为了这次出行,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准备了,从人到器材的装备可以说是充分得不能再充分了。虽说在北方长大,但东北的零下30度左右的环境还是有点恐惧,为此,从头到脚的装备是:厚毛线帽子、脖套、厚围巾、厚保暖内衣、冲锋衣内胆、短羽绒服、长羽绒服、厚保暖裤、护膝、护踝、棉裤、雪套、厚棉袜、雪地鞋、冰爪、魔术手套、羽绒手套。这些装备全部穿上,足以应对零下20-30度的严寒。为相机专门购买了羽绒保暖罩,暖宝。实践证明,如果不戴口罩,相机取景器不会结冰,只用暖宝就足够了;如果戴口罩或脖套,人呼出大量的湿气,这时近距离接触相机,相机后面的取景器就会结冰,所以,最好是用相机保暖罩,但我不太习惯用,很不方便,在东北期间,只是在拍日出最冷的时段用过几次,其他时间没用。但拍摄中感觉最冷的是手,虽有两层手套,但拍摄时只能戴魔术手套,时间稍长就会感觉手指尖疼;脸部如果不注意,接触相机的地方,如眼眶、鼻尖有可能会冻伤,导游让大家时不时用手拍打脸部,最好脸不要紧贴相机。器材进出房间很麻烦,要在室外把相机放进摄影包内,进屋后几个小时内不能再打开,如果着急用相机,只能把相机放进塑料袋内,这样回温速度会比较快;我按如歌的建议,提前把卡取出,进屋后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在电脑中查看了。在东北期间,也有很多花絮可拍,但由于相机在室内不方便用,只好放弃了拍摄。
图一、清晨的雾凇岛很美,松花江静静地流淌,远处是树干枯的枝桠。由于江水在零度以上,因此江上泛着“蒸气”,风把这些蒸气吹散了,就如同身处仙境一般。
图三、江中有一摆渡,每天运送来往的人们。我站的地方就是韩屯村,对面是雾松岛。
图四、到吉林观赏雾凇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12月下旬到第二年的2月底。理想的雾淞拍摄时间大约在上午10点至11点30分之间。
图五、冬季的吉林市气温在-20℃以下的天数长达六七十天,奇妙的是穿城而过的松花江水,居然可在冬日严寒时同样奔流不息。原来,从吉林市溯流而上十五公里就是著名的丰满水电站。
水电站大坝将江水拦腰截断,形成了巨大的人工湖泊——松花湖,近百亿立方米的水容量使得冬季的松花湖表面结冰,但水下的温度却仍然保持在0℃以上。特别是湖水通过水电站发电机组后温度有所升高,江水载着巨大的热能顺流而下,于是就形成了几十公里江面严寒不冻的奇特景观,同时也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
图六、“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吉林雾凇奇观那仪态妖娆、独具丰韵的典型概括。
图七、雾凇俗称树挂,有句俗话说“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的便是雾凇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
图八、
图九、
图十、
图十一、
图十二、
图十三、
图十四、
图十五、红日映雾凇。
图十六、
图十七、
图十九、当雾凇出现的时候,漫漫江堤,披银戴玉,一时间,雾凇奇景便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这让许多有幸身临其境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图二十、
图二十一、
图二十二、
图二十三、
图二十四、
图二十五、
图二十六、
图二十七、
图二十八、
图二十九、日出东方。
图三十、手捧红日。
图三十一、云雾遮日。
图三十三、日落夕阳。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描述观赏雾凇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9点以后,阳光、微风怀着对雾凇的妒忌,促使凝结在树枝上的雾凇开始脱落。最初只是一点一片的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的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在空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雪帘。纷飞的雾凇会似雪花一样落到人们的头上、肩上,使人感到格外凉爽、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