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上海苏州之行㈣
----苏州拙政园
由于1月7日当天要返回上海奉贤,下午3-4点有一小时时间游览拙政园。由于时间紧,只能是走马观花。再加上下午光线不太好,回京后发现拍得片子都不太满意,但作为一次旅行的总结还是做做吧!过程是快乐的,结果不重要哈!
拙政园,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83.5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之美,美在她的清幽。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的腰门,我们就会感受到一种宁静,这种宁静是在心里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宁静。拙政园是分为三个部分的,一个是东园,也称“归田园居”,一个是中园,也叫“复园”,是以池岛假山为胜,还有一个是西园也叫“补园”。
拙政园之美,美在她的雅致。雅致是苏州文化也是苏州园林最明显的特征。当我们穿过回廊就来到了中部花园,站在倚红轩旁向西眺望,会发现这里池面宽广,在亭台楼阁之间,在小桥流水之上,在树木隐映之中屹立着一个宝塔。
拙政园之美,美在她的灵秀和隐逸。拙政园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花开放,从早春的山茶和樱花,到暮春的杜鹃,夏季的莲花,秋天的海棠,冬天的腊梅,各种花儿隐藏在树木之中,亭台之后,水榭之间,池水之上。

图一、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的腰门

图二、拙政园东园秫香馆

图三、拙政园
图四、拙政园 那远处的是园林之外的报恩寺塔

图五、拙政园中园从东部看是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是一山连着一山,从西面看是一山压倒群山

图六、拙政园

图七、拙政园

图八、拙政园

图九、拙政园
图十、拙政园

图十一、拙政园

图十二、拙政园
图十三、拙政园

图十四、拙政园东园

图十五、拙政园东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