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净地——梵净山朝拜游记与浅识

标签:
梵净山朝拜游记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燃灯古佛道场世界地质文化重要遗产梵天净土——弥勒道场 |
梵天净地——梵净山朝拜游记与浅识
朝圣梵净山的心愿,在经历两年的计划和努力之下,终于在2013年春节实现了。尽管一路披荆斩棘,历尽艰难,但完成心愿之后的愉悦与轻松使身心处于一种无与伦比的妙乐之中。在此,首先要感谢佛祖慈爱相助,让我达成了一生中朝拜“五大佛教名山”的夙愿!
http://s6/mw690/5cf17dcetd961873ebd85&690
《朝拜五大佛教名山:2000.5\2008.12\2009.12——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2008.2——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2011.1——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2011.9——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2013.2——贵州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
梵净山,称谓梵天净土,人间圣境,是弥勒菩萨(未来佛)道场,亦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其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10~14亿年的历史,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整个山体庞大深邃,峰峦巍峨雄奇,主峰高耸入云,故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亦考证记载为古佛道场。
从传记上了解,在释迦牟尼成佛前,与弥勒菩萨因争在红云金顶上修行,燃灯古佛用巨斧将其金顶一分为二,故现金顶分为释迦殿、弥勒殿,中间巨大缝隙用一石拱桥连接。
梵净山有新金顶(红云金顶)、老金顶之分,老金顶上为燃灯殿。
这次去梵净山,因前后两年买不到火车票,刚好朋友相邀到成都,便坐飞机绕道成都,再转火车到达贵州铜仁,行程如下:2月8日从厦门飞机——成都,2月13日从成都火车——贵州铜仁——印江——梵净山,2月17日从江口——铜仁火车——厦门(2月19到达),前后行程12天。
梵净山属武陵山脉,海拔2494米,在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江口县、松桃自治县交界处,明清时朝山有四条路线,而今仅剩西北、东南两条朝山线。外来游客通常从东南线登山8000个台阶,或坐缆车上下山。因个人此行是以朝拜为目的,乐在苦修,故选择偏远艰难的西北线,从铜仁坐汽车4个多小时到印江,再坐车1个多小时到张家坝后,正式开始朝山之路。
从印江坐车永义,此地有千年蔷薇树,传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敬为神树,具佛性。因游客少,客车不再前往,需另外搭车付钱到张家坝。到达张家坝已是傍晚5点半,此处有一处山门,以前可能有卖门票,如今已废弃,车只到这里为止,从这里地正式登山朝拜。负重登山的感觉,的确十分痛苦,背包加相机估计总重量在25kg,或许是久未锻炼,似乎好了老了许多,一路步履沉重,汗流夹背,几乎是几步一息。在张家坝时,有人看时色已晚,劝我晚上住下第二天再登山,但朝山的决心已定,计划在晚上19点前能到梵净山西北大山门前护国寺借宿。
http://s3/small/5cf17dcetd83215268112&690
找到一条穿插的小路,虽然只有一段,但也非常高兴。天越来越黑,人越来越累,但心却越来越亮,心中有佛,精神力量巨大。一路上夜色苍茫,云山雾海,借着微弱的光线前进、前进、前进,唯一能给自己的理由就是修在行、苦作乐,佛在心、空自性。19点29分终于到达护国寺,护国寺被为“万世皇庵”,是梵净山四大寺院之一,也是梵净山佛教协会所在。
http://s1/small/5cf17dcet7c050bfa1370&690
因天色太晚、天太冷,护国寺的山门早已紧紧关闭,本不想打扰或许已经入睡的出家师傅,但此次朝拜圣山的就是当“苦行僧”,不入寺、怎为僧?在连续的拍打山门和狗的不停狂吠,本已上炕休息的师傅终于出来打开了山门,但告诉我因天冷,寺院只留下两个看管的师傅,其它人都去广东了,钥匙也带走了,没有地方可借宿,叫我另想办法。满腔的热心,却不想拍来一盆冷水,但转念一想,出家人慈悲为怀,只要表明自己的心愿和处境,他一定会帮忙的,最后在我苦苦的哀求之下,终于感动了他,让我与他同睡一个小房间,没有床便找来几块木板铺在地上,用包里的雨衣当垫子,没有被子,拿出包里所有保暖的衣服穿在身上,和衣躺下。本以为已经够暖和了,可不想天寒地冻,没睡5分钟,一股股寒气却直往心骨里钻,根本无法入眠,当时的气温估计在零下5~7度(山下预报最低为零下2度,山上更低)。睡不下,只好起来,为不影响师傅休息,到外面走走,可人实在太累了,而且明天还有更远更难的山要爬,又回到房间睡,可没2分钟又冷得躺不住,这样折腾三四次后,没办法起来只好到外面转殿,或许这就是菩萨对我的考验,也是朝拜必修之苦!——天终于亮了,师傅也起床了,开了大殿,我礼拜佛菩萨后,便告别师傅开始登山。右侧的图片就是景区大门,天还早(7点),景区管理人员还躺在被窝里暖和,“不忍心叫醒”他,静静地穿越大门,开始了新的征途。
http://s16/small/5cf17dcetd833435d2ecf&690
清早,虽没有雪,但却有霜冻,远望也是一幅美丽的画。本希望能抄到一条近路,却不想误入“歧途”,反而耗时耗力近半小时,看来还是得老老实实地爬。略作稍息,吃了个仅剩的苹果和充饥的糌粑(昨晚也是一个苹果和一些糌粑),自拍一张照片,重新整装出发,在路上发现一本被丢弃的经书,拾来刚好边走边看,不失为修行之善举。照片上的拐杖,战绩显赫,曾跟随我从九华山、五台山、三清山、天柱山,到现在梵净山,一路跋山涉水,开山辟路,助我神力。此杖乃九华山多年野滕所制,自然天成、轻盈坚硬、灵巧如龙,九华山千佛寺主持常瑞法师所赠,视为九华山灵物——法杖是也!
http://s5/small/5cf17dcetd8339449eff4&690
当天天气晴朗,我沿着景区的盘山公路一路登山,除了上下有两个景区车外,路上竟没有遇一个登山的人。从早上7点开始,到达棉絮岭已是11点钟,这里是景区车终点,从这里开始就只有登山的台阶了。唯一遗憾的是,本以为棉絮岭有游客接待区,可以好好吃餐中午饭,可不想却是一片萧冷,店门全关、了无一人,本已是极度疲劳的身体,此时也只能强忍着饥渴,开始了最艰难的一段的路程。
http://s3/small/5cf17dcet7c0534bcfe82&690
当瞭望着日夜盼望的梵净山圣地——新金顶和老金顶时,心情也为之一振,虽山峦依然重重,但胜利终于在望,特别是远处静卧的大佛,安详的面容,无尽的禅意,用大山的身体迎接众生的朝拜。我在顶礼膜拜之后,鼓作精神,继续远征。
http://s16/small/5cf17dcetd84661ad572f&690
背着沉重行囊,翻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穿过薄刀岭、黑子巷、剪刀峡,随着体力极度透支,行囊也越来越重,到下午3点半,喉咙已经发干冒烟,身体极限反应的虚脱症状开始出现......。到那时已经一天一夜没有真正吃过一餐饭,仅吃了两个苹果和些许随身带的糌粑(藏族喇嘛朋友刚悟桑珠年前给我寄的),而背的一壶水在早上就已经干了,本以为山上有泉水,可不想在都是在山脊上翻越,根本找不到山泉,想吃些糌粑充饥也难为“无水之炊”。终于,在路上遇到几位行人,向他们讨要了点手上拿的半瓶剩余的矿泉水,他们见我身体极度疲惫,慷慨施舍,实在让我感动不已!吃罢糌粑,顿生力气,背起行囊一口气爬50多个台阶,真的高兴极了。
http://s1/small/5cf17dcetd846622d1860&690
过了极限以后,特别是糌粑充饥之后,发觉步伐开始轻快起来,尽管还十分艰难,但至少没有刚才的痛苦。渐渐地离金顶也越来越近了,望着身后连绵起伏的山脊,不由一阵阵感叹!“没有经历不知难”,人生在于经历,苦尽才知甘来。修行、修行,没有行,那来修?所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只有经历无数次的人生历炼,才能更好的感知世界、觉悟人生。
http://s13/small/5cf17dcetd846629245dc&690
左图是老金顶,传说是燃灯佛修炼地。中图是新金顶,传说是弥勒佛和释迦牟尼佛修炼地,中间有一巨缝用拱桥连接。右图是两个金顶同处位置,老金顶2494米,略高于新金顶。仅远眺圣境,便觉精神愉悦、身心欢快,真是佛法无边啊!
http://s15/small/5cf17dcetd84662de3d2e&690
http://s9/small/5cf17dcetd84663c21088&690
新金顶象一根直通九天云宵的佛柱,上接天、下连地,蜿蜒而上的天路十分艰险,此金顶也称红云金顶,在日出时,红霞满天罩在金顶之上而得名。在金顶落脚不远处有一座塔墓,静静伴随和遥望着金顶,此乃明朝明然如泰大师(公元1600—1677年),明然如泰大师是梵净山玄禅派第五代主持,贵州佛教禅门宗擘。
http://s7/small/5cf17dcetd8d4b2daf2e6&690
在新承恩寺安顿好住宿后,本想参加晚课,但考虑好天气难得,在黄昏时,开始登新金顶,天梯有分上、下两条,在悬崖峭壁上呈 Z
字形式立柱上升,有的是人造台阶,有的是天然开凿挖掘而成,可以想象当初难度有多大、多危险,好在我没有恐高症,但还是不敢往外多望,生怕被空气引力吸下去,呵呵。在快到金顶时,金顶中间出现一巨大裂缝,使金顶一分为二,中间一石拱桥相连接,传说是燃灯古佛巨斧所劈。
http://s5/small/5cf17dcetd8e8a31e2f64&690
登上金顶,心境豁然开朗,梵天之上,释迦殿、弥勒殿坐北朝南,各分东西,殿后各有一巨石,传说是拜经石和晒经台。在金顶上,视线一下变得空旷无垠,远眺群山,渺渺茫茫,脱离凡界尘土,心灵感觉特别的空洞与孤寂,或许真的这份空洞、这份孤寂,才能修得空性、觉悟人生。
新老金顶之间山脊相连,中间有一承恩寺,过去分承恩寺、镇国寺,也称上茶院、下茶院,现在统称为承恩寺,旧承恩寺已成遗址,在现承恩寺后面。——新金顶与老金顶隔空相望,景色甚是壮观,如入仙境一般,在金顶上能够清晰的聆听到山下承恩寺师傅们的朗朗诵经声,此景、此经、此心、此境,梵天净土,真的是名符其实啊!
http://s8/small/5cf17dcetd8d4b365aca7&690
梵净山当晚天气特别好,皓月当空,心境明洁。当晚,我借宿承恩寺,此寺是新修建(梵净山旅游开发公司),不对外接待僧人食住,因事有巧合,我的拜兄弟常持法师与承恩寺住持灵普法师是好朋友,来梵净山时刚好得知这一消息,虽灵普法师不在寺内(去北京),但经电话联系后,寺内释廓仁法师和道有居士热情地接待了我,晚餐十分丰富,晚上与道有居士同住一间,有床、有被、还有电热毯、小太阳,热得我睡出汗来,与前一晚天壤之别。当晚还与廓仁法师和道有居士请教交流,收获颇多,十分感谢!
http://s10/small/5cf17dcetd8d4b374a7c9&690
梵净山的天气变化无常,常年云雾萦绕,一年难得有几天好天气。从新金顶下来,便往老金顶进发,经过蘑菇石、九皇洞、敕赐碑、万名洞等。蘑菇石,地造灵物,也是梵净山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地质文化遗产象征物之一。
http://s11/small/5cf17dcetd8d4b3d5b1fa&690
老金顶虽然地形略大,但处处悬崖峭壁,险不胜险,真不敢也想象古时在此修炼,是需要何等的境界与佛能!
在离金顶不远的下方一平坦处,有一座寺院遗址,墙体尚存,全是石头堆砌,门口一石条赫然镌刻:果然古寺。
http://s13/small/5cf17dcetd8d4b43c5b8c&690
登上金顶,拜毕燃灯古佛,表完胡笳乐名留梵净山心愿,心情十分愉快,此次朝拜的主要行程内容基本完成,终于达成心中夙愿。行走金顶之上,佛修炼之物之属地,人的心境自然而然进入另一种状态,似有成仙成佛之感,心想若真在此圣地修炼,必成佛道正果。
http://s10/small/5cf17dcetd8d4b4b66909&690
下得金顶,到原承恩寺遗址处朝毕,在新承恩寺吃了午餐,并在大殿前与廓仁法师告别,合影留念。下山的路,虽说有8800个台阶,但感觉特别轻快。
http://s3/small/5cf17dcetd8d4d1cc1cb2&690
http://s4/small/5cf17dcetd8d4d2795013&690
http://s11/small/5cf17dcetd8d4d2c68b7a&690
到达江口,刚好遇上在舞龙灯,别有一番节日气氛,记得小时候也曾玩过这个东西,呵呵。本想在江口买一些当地的特产“牛干巴”,可不想要1-2百块钱一斤,有点承受不住还是算了,搭车在铜仁买了些酸枣糕和波波糖。因春运票不好买,只买到一张到厦门的无座火车票,30个小时的行程也只能当作是本次行程最后一段历炼了。2月18日凌晨顺利到达厦门,至此,本次的梵净山之旅正式完成,心境是明亮的,精神是快乐的!
——绕道成都到达铜仁行程小记
http://s12/small/5cf17dcetd960cfa9437b&690
2月8日晚8点从厦门出发到成都,顺道拜访一多年老朋友,虽是粗茶淡饭,但却情义深重。青稞酒是成都藏民茶馆买的,喝起来的味道,跟水一样,跟我当年在西藏时天天的喝的青稞酒实在是差太多了,不过有过怀念,喝两口也是别一番情趣。
http://s9/small/5cf17dcetd960cff255b8&690
在藏民茶馆,要一壶酥油茶,咸的,回想2006年在西藏一个月艰难历程,感觉真好!一藏民过来请他喝茶,用他的转经桶转两下,颂经念佛也是一种生活。到武侯祠赶庙会,人山人海,热门非凡,祠内文化深厚、桃花盛开、景色怡人。
http://s3/small/5cf17dcetd960d075da22&690
来到道教圣地青羊宫,参拜之后,请金星道人书写“半舍”两字,人生要舍得很难,就连出家僧人也难以完全做到,作为一名在家俗人,如果能做到“半舍”,那也不失为一种智慧和难得的境界。2月13日晚告别老朋友离开成都(差点误了时间),补了张卧铺,2月14日清晨到达贵州铜仁,开始梵净山朝拜之旅。
从梵净山朝拜回来,有人不理解我一个人四处游走,问道:你一个人旅游各地,是为了什么,最终想得到什么?我说:只有两个字——心境。
什么是心境?
心境,不同于心情,因为心情更多处于情绪变化当中,而心境是一种具有一定精神高度、一种思想认知升华后的结晶体,属于人的精神世界领域,也是佛称“觉悟”的初级阶段和必然过程。因为每一个旅游胜地,都有他的特色和景致,无法一一描绘。但一个人在旅行中会从视觉欣赏、心情愉悦、体质付出之后,能够在精神上彻底放松,尤其在各地不同的胜景和环境影响下,不断地刺激感官和提升认知,从心灵上抑或从灵魂上得到进一步净化和提升,使之产生新的精神状态,那就是所谓的心境了。
接问:那你一个人出去,会觉得孤独吗?
我说,都是一个人出去玩,也习惯这种自由的旅行,虽然孤独有点让人感觉难过,特别是万家团圆欢度佳节的时刻,更显一份凄凉,让人怜悯,但也真因为那份孤独、那份凄凉,让我更容易感受到人间的冷暖、人生的苦乐、生命的伟大。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尽甘来等无不说明苦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实践,从生活中吃苦、从环境中体验苦、从身体上折磨来感知苦,消障去孽,凤凰涅磐,用这种多方位的强大冲击,进而在人的心灵上留下深刻铬印,在灵魂上得到净化,从认知上提升觉悟,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产生一种绝无仅有的虚无和空灵的快乐。
又问:你一个人到处跑,怎么来看待婚姻呢?
婚姻,对这个问题我思考较少,对婚姻这堂课我也没有上好,至今孑然一身。但略一思考,其实婚姻是人本能的产物,是人与人感情的结果,可以用虚实论来解说。婚姻本身是虚的,因为感情是易变的;但婚姻必然组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个实体,因而它是实的。但家庭以感情为基础,感情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家庭的破裂,从实又变成虚的,而新的感情产生又组建新的婚姻家庭,又从虚的成为实的。所以说婚姻是虚的也是实的。佛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物质的代名词,空是精神心境的表现。婚姻组成家庭,需要物质的支持,可过于物质并不能解决家庭的所有感情问题,反而会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没有感情的家庭是不长久,也是虚设空洞,不幸福的。因此,它需要有一个好的精神心境来处理对待,该取的取,该舍的舍,以般若智慧和心无挂碍的空性来看待人生的婚姻问题。但要真正达到空性的境界,也并非易事,需要一个长期修为的艰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