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约挂号的比例非得要百分之百吗?(原创)

(2016-04-29 11:44:33)
标签:

预约挂号

门诊

调整

看病难

杂谈

分类: 医疗关联
   预约挂号是医院服务的一项便民新举措,这个借助电话、网络、手机、自助等提供挂号服务的新“工具”,减少了窗口排队挂号,缩短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有百利而无一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预约医疗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快捷,应用将更加普及更加广泛,如预约住院和预约手术等。
   2012年初,北京地区就率先喊出口号:预约挂号比例将升至100%。今天,其他省区的大医院们,尽管没有高喊“百分之百”的口号,却也在追求最高的征程中不懈努力。回顾这些年看病挂号的“预约应用”,发现其出发点有些牵强,操作中遭遇不少尴尬。最初的决策者们都相信,预约挂号在方便病人的同时,绝对可以掐断“号贩子”的命脉。时至今日,“号贩子”并没有绝迹,看病仍然不容易。
   是不是所有医院的预约挂号比例越高越好,甚至都要求达到百分之百呢?这需要我们来分析医院门诊构成和患者的来源与成份。医院门诊包括普通门诊和急诊,普通门诊里又有简易门诊和一般门诊、专家门诊和名医门诊。门诊病人的来源复杂,有一般病人、疑难病人、急性发作的病人,医院通常会通过分诊分流到门诊和急诊去。综合分析来看,至少有两部分病人不宜或不能推行预约挂号,即急诊病人和简易门诊病人。
   了急诊和简易门诊外,还有一类病人很特殊,即“不触网”、无智能手机和不习惯电话预约的病人。这些病人多来自欠发达地区,经济条件不好,很少接触新事物和新观念,这类人群更加需要特别的关爱。由于预约挂号全面铺开,缺乏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这些人并没有享受到医院新的便民手段带来的服务红利,相反还增添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与困难,反而加重了“看病难”。
   目前,群众对医院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呼声很高。主管部门要求通过提升服务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增进医患之间的和谐。以前,医院出台了很多文件与举措,但随着人文追求的不断推进,过往的很多举措需要重新审视与校正,需要增加一些人本关怀的温暖元素。例如,当日门诊的二次就医加号,需要有可行的变通措施来支持保障。比如,低年资的医生门诊后不能确诊,需要上级医生甚至需要名医专家来下结论,如果诊间预约不能实现,加号又有制度的限制,硬要走预约挂号的途径,这部分病人只能继续在医院滞留等待,或回家申请下一拨预约挂号。我们都知道,不管是疑难病人还是急诊病人,时间不等人,病情不等人,这样的道理很简单,而预约挂号的操作却很严峻。
   推行预约挂号,方便快捷是基点,解决问题才是落脚点。
   在“看病难”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不能只为了一句动听的花式口号而降低我们的服务内涵。这个“百分之百”绝对是好心,但需要与之匹配的环境和渐进接受的适应过程。
   适度调整或降低预约挂号比例,不见得是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