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在高速且结果难以自控的发展与改革进程中,永远不缺乏张嘴就来的妄为评论家。这些人的胆大,就是不管业内业外,不管懂还是半懂或是彻底不懂,都敢说都敢骂敢拍砖,还激进地认为,只有参与了评论抨击就投入了改革。
确实难为了医改,这个评论家们聚集最勤且撂话最多的斗兽场,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两个搅局者上场,放出的厥词让你摸不清东南西北。我没有去过斗兽场,可以想象两只斗兽出场,看台上是一片呐喊,因为观众们各自要期待自己的兽有所作为。但是,现场的情况总是惊人的相似。在胜负没见分晓之前,往往有嘴脏胆大手痒的家伙往场下丢东西,分散了兽们的注意力不说,还扰乱了观众的视线,搞得场内场外不知所措,“暂停”的事也不时发生。
医改,这个不见生死的“斗兽场”里,政策就像两只博弈的兽,观众就是期待胜利的民众,“场”就是我们的社会。大凡与人密切相关的改革,没有哪一次是平静的。医改是政策的变革、利益的博弈,胜负是这场变革和博弈不可避免的结局。医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说世纪难题丝毫不为夸张,出问题难免,有杂音正常。但是,出了问题就忙于分清责任划清界限,还在进行中的工作就开始妄加猜想。甚至,“跨界”的专家忙于跑场子,那些篮球场的裁判竟然溜进斗兽场来指手划脚。在理论开道与科研探路的盛世,狂想型评论家们俨然就是摸爬了一辈子的执行人,弄得我们这些在壕沟里挖土的面面相嘘无所适从。
医疗与教育有得一比,都事关人的生死优劣,二者极其相似又有所不同。尽管都是在救人育人,但期待的时长和节点不完全一样。中国人看重治病救人,却很少能客观看待死亡,一旦死亡就纠结死亡的原罪,痛斥费用的昂贵。教育则与医疗不尽相同,虽然大家都看重教育,但能够将自家孩子不能成材归罪于自己的智商与努力不够,很少责怪老师施教不及时、方法不得当,校外的补课费都懒得去计较“该”与“不该”。医改则不一样,在评论家们的嘴里,认为既存在顶层设计的不行问题,又有医院操作的不是问题,自己却却怎么也说不出一个如何能行的真道道,这让我们这些“M
中人”左右都开不了弓。
说三道四的评论容易,就像丢出去的一堆石子,却不去管他搅了谁的局砸了哪个的头,这样的评论不如不说。负责任的评论,于人施救,于事有补,于局期稳,需要的不仅是胆略更考验智慧和能力。需要提醒一句,即便是再有能耐再大胆,还不能不讲政治。医改艰难,尤其是在“深水期”和“关键时刻”,需要清醒的旁观者,需要直言的明白人,需要锦囊妙计,不需要妄加评论的搅局狂。
评论家们请注意,医改的成功与否,是利益各方的期待在慢慢拉近,不是你想搭乘的朝发夕至的直通列车。改革需要支持,也需要平静的期待,还需要调整心态去迎接。假如你们都是这样的心境,舌尖何来狂言躁气,笔下怎会全是愤懑谩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