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这辈子不喝酒,没有人会怀疑我待人接物的忠诚,就像我不抽烟一样,没有人指责我失去过礼貌。
可是,我出于好奇、出于无奈、出于入流、出于工作、出于忠诚、出于道德.
. .我把它拥揽入怀,当成义气与忠诚的特色名片到处分发,拿身体去交换信任。我把我身上最经不得折腾的胃肝肠交给了酒,就为饭桌上隔日就忘的豪爽与义气。
酒就像毒品,一旦沾染就不能放下。
酒的味道却不会像白粉那样,拥抱了就一定能腾云驾雾,飞越痛楚。几次醉酒后,我收回过桌上的豪言,捶胸顿足,嫉酒如仇,强烈地谴责自己,坚决地和酒划清界限,并坚强地规划着戒酒时间与进度表。
可是,上了酒桌,就像上了一条贼船,下去就由不得你了。下一个饭局一上桌,有人揭我厚此薄彼,甚至狗眼看人,昨天喝了今天不喝,以前还喝现在不喝,和谁喝了和我不喝。话说到这一步,我还能还在乎胃肠多这么一次煎熬吗。
我是喝了伤肝胃,不喝伤感情。
陈年谷酒有句“名言”: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孤独,没有了朋友的世界,就如端着白开水看空气,谁又撑得住呢?
在咱中国,很多东西都喜欢用文化来粉饰包装。有的无非是为了掩盖背后的龌龊而已,就比如酒和酒背后的文化。在酒泡制的文化里,伤肝的液体成了美味佳酿,桌上的谎言海口却是举杯论英雄,往死里整才还叫一醉方休,酒醉后的胡言竟成真情表白。
《红高粱》里“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沙口”,那是酒后的幻觉,是麻痹后看不清刑场的死亡。
没有不醉人的酒,“酒不醉人人自醉”是文人们为发骚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酒本有毒,我们却硬要把“毒品”推销给至爱亲朋,还冠冕堂皇地以酒连接亲密度和忠诚度。
被加贴了道德文化的标签后,酒成了饮食文化里最重要的章节。离开了它,饮食就好像只剩下饥饱的对比关系。把人召集起来,酒的吸引力最大。把事说白说透,酒的穿透力最强。男女之间的那层纸,用酒最容易捅破。说实话,誓言铿锵也许是烈酒壮胆,不见得有半点英雄壮志。壮行酒和麻醉药区别不大,没有酒冲锋的勇气与愚昧从何而来。
酒文化,说白了就是吃文化的延伸或者协奏,理性地讲属于吃文化的糟粕分支。酒,适可而止,大可没有必要把文化去联系到酒,即使贴上了文化的标签也只是陷阱上的覆盖物罢了。戒掉酒,也绝不会成为脑袋空空的粗人,兴许会变得更加清醒。
以后,请不要拿酒来左右你我的聚餐,请不要用酒来检验我的忠诚,请不要以道德的名义试探我的为人。你我健康的身体是支撑我们之间一切的根基,不要让过量的酒逼我们有限的人生提前毕业。
戒酒或者节酒,不要被酒伤了你我的身体,坏了文化的口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