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将2011年定位是医改的关键年,目的是在医改推进上期待有新探索新突破。但是,关键年不能只停留在上面的提法上,医院要如何落实医改的相关措施,把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迅速解决好,医改也才会进入自觉推进的良性发展时期。
省部级大医院除了拥有病人资源外,还聚集了大量的技术资源。医改的一个重要方针就是要平衡这些资源,这两种资源都需要合理分配。一方面让病人正确选择医院规避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对接,逐步平衡质量技术不均等的问题。如何发挥省部级大医院的技术优势去扶持基层医院,单从政策层面上看现在还不具备全方位的资金投入。从大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目前建立双向转诊、实行临床技术指导、远程医院系统的使用等等都是上下级医院之间的互动渠道,通过这些合作的方式,取得基层医院的理解和认可比国家资金支持显得重要得多。在这一方面,湖南省儿童医院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个建院时间只有23年的医院,在全国近60家儿童医院里面排名攀升至前十强。医院自建的急诊转运绿色通道每年转运3000名左右的重症患儿,在全国儿童医院中排名第一。这样既化解了基层医院的急救难题,又解决了危重症患儿抢救问题,医院自身的发展也步入良性轨道,绝对是多赢的结局。
大医院的发展要与基层医院同步发展,省部级大医院其实也可以用主动的姿态做好发展规划,去适应发展推动改革。在关键层面上还是得时刻“惦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发展不能以老百姓增加代价为代价,要在看病难、看病贵、时间短、服务优、治得好上下功夫,在关键年里做好几件关键事。
作为医圈里的普通个人,不可能影响或扭转医改大局,但可以借助自己的平台尽早规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的2011同样需要早规划,关键年里要做好这几件关键事。
一、争取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基层儿科医生护士的进修问题。2010年开始,国家有政策有资金支持基层儿科医生的培训,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离全面提升基层儿科医生的整体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国家现行医疗支援扶持政策,大型医院要对口支援基层医院,我认为最好的支援是帮助基层医院迅速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建立规范化的病房管理模式,消除基层医生低级错误的发生几率,让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尽可能放心地在家门口就医。湖南省儿童医院每年要接受200多名基层儿科医生护士进修,以前是市州医院的儿科医生进修,其医院的培训费支付能力强一些。现在有大批基层县乡医院的儿科医生需要进修,费用一直是进修难以成行的障碍。我们通过多渠道争取扶持资金,年内可以资助250个左右的基层医护人员完成半年的免费进修。
二、争取医护支持,优化门急诊流程,缩短门急诊等候时间,加快门急诊工作节奏,在缓解病人看病难问题上找突破。门诊是医院脸面,是对外服务的窗口,患者拥挤的另一方面是医院门诊的工作效率不高。2011年增加门急诊医生,扩容门急诊窗口,需要病房的支持,推行门诊、病房医生一体化管理,规范住院病历的书写,做到少写、精写;缩短分诊、排队、交费的时间;引进银行自助挂号查询交费柜员机;实行门诊、检查、诊断“日清制”,即当天的工作不过夜;全程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门诊医生工作站辅助排队叫号系统提高患者周转效率;从缓解看病贵问题入手,不断降低门诊次均费用。
三、争取信息支持,尝试建立区域性儿科网上医疗服务平台,实现咨询、分析、评价和就医指导的网络化服务。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的概念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了,未来的部分医疗服务功能应该可以在网上实现。在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建立前,医院需要提前进入角色,将医院置身网络虚拟平台上,患者可以通过这个虚拟平台以互动的形式得到问诊咨询的目的。例如,患者登陆平台输入症状,系统可以根据相关信息自动将信息传输到相关专业科室的医生工作站,工作人员可以即时回复;患者还可以通过平台自助挂号、交费、查询、打印等,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情况,目前已经有60多台自助柜员机投入了使用;通过自助系统也可以了解医院住院病人的分布,点击病房信息了解住院床位情况,有选择地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住院患者通过院内的自助查询柜员机实时查看住院的检查、诊断、治疗过程、服务等级和其他可以比对的信息,推动医院患者放心和满意度的提高。
四、争取监管支持,利用医院自有手段遏制药品回扣。目前的药品招标采购乱象诸多,医院在集中招标后不允许二次谈价,意在体现公平,保护药品经销商的收益,这就给药品回扣预留了空间。多种同类药品在进入医院后,药商为了打开各自药品销路则采取回扣的形式贿赂医生,如果一个化学名的药品按照抓阄的形式,只允许一个品种进入医院,通过争取药商对医院的科研、慈善和其他公开的赞助,最大限度地压低药品进价。医院财务实行专帐管理的方式主动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防止这部分资金的滥发滥用,从另一个层面则还可以有效遏制药品回扣。尽管会遇到政策暂时模糊性不支持的可能,医改是一个渐行渐进的过程,改革要允许探索。
五、争取媒体支持,引导患者合理科学地就医,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之所以执行得不好,关键问题是老百姓对健康和疾病都不了解,我们的健康知识科普教育落实不好。一方面,在员工科普写作上掌握主动。今年打算出台医院的科普文章指南,引导医护人员正确写稿投稿,将科普媒介划分为三个层次,配合不同的分值,年终按分值衡量个人和科室的科普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与媒体沟通,要让媒体知道哪些医院有哪些特色,专长技术是什么,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合理就医,为“大病进医院”做好指导。
加载中,请稍候......